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09:29
  索洛维约夫(1853-1900)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哲学家。他不仅以其哲学思想为其后出现的多种宗教思潮和哲学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启了俄罗斯哲学的黄金时代;而且他的思想对西方现代哲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论文要研究的完整知识理论是索洛维约夫的认识论、形而上学和道德哲学的完整体系。完整知识理论是他早期哲学的主要成果,也是他晚期回归哲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是其深厚的哲学素养的体现。他的全部思想无不是以此为基础而展开的。作为宗教哲学,完整知识理论提供了信仰的基础;作为认识论,完整知识理论指出了对绝对存在物认识的方法;作为形而上学,完整知识理论揭示了绝对存在物的全部内容;作为道德哲学,完整知识理论深深蕴含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全部准则。索洛维约夫试图用自己的完整知识理论给迷失在物质诱惑和精神空虚中的人们寻找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本文致力于从文本阐释出发,对完整知识理论予以全面、细致、深入的论述,揭示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索洛维约夫思想的背景与概述
    一、社会与文化背景
        (一) 西欧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 俄国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二、索洛维约夫的生平与思想概述
        (一) 索洛维约夫的生平
        (二) 索洛维约夫思想概述
第二章 对西方哲学的反思
    一、西方哲学的危机
        (一) 知性思维引起抽象形式主义
        (二) 理论与实践的割裂
    二、索洛维约夫对西方哲学的继承
        (一) 对完整的认识来源的继承
        (二) 对万物统一形而上学的继承
        (三) 对“应有”学说的继承
        (四) 完整知识理论的建立
第三章 认识论与形而上学
    一、认识论
        (一) 认识的对象
        (二) 认识的目的
        (三) 认识的材料
        (四) 认识的形式
        (五) 认识的方法
        (六) 认识的可能性
    二、形而上学
        (一) 重建形而上学
        (二) 形而上学的对象
        (三) 形而上学的范畴表
        (四) 世界发展论
第四章 道德哲学
    一、道德哲学的地位与对象
        (一) 道德哲学在完整知识理论中的地位
        (二) 道德哲学的对象
    二、人本性之善
        (一) 羞耻感与禁欲主义
        (二) 同情感与利他主义
        (三) 崇敬感与道德中的宗教基础
        (四) 人性之善在道德中的意义
    三、上帝之善
        (一) 道德基础的统一——人的完整性
        (二) 道德的绝对本原——上帝之善
        (三) 道德秩序的现实性——上帝之国
    四、贯穿人类历史的善
        (一) 善要求个人与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统一
        (二) 善在道德规范中的实现
        (三) 实现上帝之善的道德组织
    五、追求至善的道德哲学
第五章 完整知识理论的宗教哲学性质
    一、绝对存在物即上帝
        (一) 上帝的现实性
        (二) 三位一体的上帝观
        (三) 上帝与人
    二、信仰与知识
        (一) 哲学的知识传统
        (二) 神学是完整知识理论的核心
        (三) 信仰是构成知识的重要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知性思维的合理性问题[J]. 旷三平.  现代哲学. 2003(03)
[2]新宗教艺术的先驱——索洛维约夫论陀思妥耶夫斯基[J]. 方珊.  俄罗斯文艺. 2002(04)
[3]索洛维约夫论哲学的功用[J]. 徐凤林.  浙江学刊. 2000(06)
[4]索洛维约夫普世主义的上帝观——以《神人类讲座》为中心[J]. 李勇.  浙江学刊. 2000(06)
[5]索洛维约夫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兼谈索洛维约夫对俄罗斯哲学的意义[J]. 马寅卯.  浙江学刊. 2000(06)
[6]白银时代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路向和主要贡献[J]. 马寅卯.  浙江学刊. 1999(06)
[7]弗兰克的基督教人学[J]. 徐凤林.  浙江学刊. 1999(06)
[8]海德格尔如何推进康德之哲学[J].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3)
[9]人道主义与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嬗变[J]. 雷永生.  世界宗教研究. 1999(01)
[10]索洛维约夫完整知识理论述评[J]. 张百春.  理论探讨. 1998(06)



本文编号:3224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24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b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