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儒道的“道隐”及其历史前源

发布时间:2021-06-17 15:58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隐逸思想的源头归诸儒家或道家,并且认为儒家之"隐"重"道",而道家之"隐"重"形"。但这一认识或可斟酌。梳理文献可知,至迟在殷商末期,隐逸文化即已发轫。微子、箕子、伯夷、叔齐、吴太伯、齐太公等是殷末隐逸文化的典型代表。儒家隐逸是殷末隐逸文化的直接延续,是"道隐";道家隐逸具有与儒家隐逸相同的结构,同样是一种"道隐",但"道"的内涵有所不同。儒家之道为人道,道家之道为天道。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儒家之道隐:人道之隐
二、道家之道隐:天道之隐
三、两种“道隐”的历史前源
    1.《尚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
    2.采录《尚书·微子》文后叙述箕子、比干事迹,之后又补叙微子事迹:



本文编号:3235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35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