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圣人观
发布时间:2021-06-17 19:36
本文将荀子的圣人观放在先秦儒家人格理想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力图就先秦的最后一位大儒—荀子理想人格的圣人观作全面、系统地梳理。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荀都提出了许多理想人格范畴,其中圣、贤与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类型,圣人在先秦儒家理想的人格境界中居于最高地位。孔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思想提供基本的范式—内圣外王,孟荀则在从不同侧面展开这一理论,二者分别代表了儒学的不同演变方向。文章主要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品格特征和实现途径等四个方面对荀子的圣人观作了系统的阐述,重点分析了其圣人观的知礼统一、圣王并重、尽善尽美等方面特征,并强调了圣人是“可学而至”的。本文还对孟荀圣人观的异同进行了探析,希望通过孟荀圣人观的对比来更好的把握荀子的圣人观。本文最后指出荀子的圣人观不仅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内在丰富的思想,包括教育思想、礼学思想等至今仍有很鲜明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绪论
一、人格与理想人格的概念
二、圣、贤与君子: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类型
第一章 先秦儒家圣人观的演变
一、“圣人”探源
二、孔子的圣人观
三、孟子的圣人观
第二章 荀子圣人观的主要内容
一、时代背景
二、荀子圣人观的理论基础
1、天人相分
2、人之性恶
3、化性起伪
三、品格特征
1、知礼统一
2、圣王并重
3、尽善尽美
四、实现途径
1、圣人可求
2、知行结合
3、礼教与乐教
第三章 孟荀圣人观的异同比较
一、时代背景不同
二、理论前提相异
三、成圣途径各异
四、内圣外王侧重不同
五、价值目标一致
第四章 荀子圣人观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一、历史影响
二、现实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荀子的理想人格理论[J]. 王颖.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01)
[2]试论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J]. 谈儒强.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
[3]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J]. 徐长安,杜红燕.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02)
[4]荀子理想人格观浅析[J]. 张良才. 管子学刊. 1999(02)
[5]荀况论声乐与礼义、天道的关系[J]. 包爱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6]儒家人格思想析论[J]. 张家成. 孔子研究. 1996(02)
[7]孟子理想人格观之管窥[J]. 黄大路. 学术月刊. 1991(02)
本文编号:3235793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绪论
一、人格与理想人格的概念
二、圣、贤与君子: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类型
第一章 先秦儒家圣人观的演变
一、“圣人”探源
二、孔子的圣人观
三、孟子的圣人观
第二章 荀子圣人观的主要内容
一、时代背景
二、荀子圣人观的理论基础
1、天人相分
2、人之性恶
3、化性起伪
三、品格特征
1、知礼统一
2、圣王并重
3、尽善尽美
四、实现途径
1、圣人可求
2、知行结合
3、礼教与乐教
第三章 孟荀圣人观的异同比较
一、时代背景不同
二、理论前提相异
三、成圣途径各异
四、内圣外王侧重不同
五、价值目标一致
第四章 荀子圣人观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一、历史影响
二、现实意义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荀子的理想人格理论[J]. 王颖.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01)
[2]试论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J]. 谈儒强.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5)
[3]儒家理想人格与当代人的全面发展[J]. 徐长安,杜红燕.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02)
[4]荀子理想人格观浅析[J]. 张良才. 管子学刊. 1999(02)
[5]荀况论声乐与礼义、天道的关系[J]. 包爱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6]儒家人格思想析论[J]. 张家成. 孔子研究. 1996(02)
[7]孟子理想人格观之管窥[J]. 黄大路. 学术月刊. 1991(02)
本文编号:3235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23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