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充的学者气质
发布时间:2021-08-26 16:54
前辈学人一般称王充为杰出的哲学家、著名的思想家。本文从“学者”角度研究王充,引入“气质”这一心理学名词,对“学者气质”进行规范的定义和阐释,并通过对东汉学者王充的分析、研究,对“王充的学者气质”作以讨论。本文认为,“学者气质”主要指:有高洁的品格,高远的志向,将生命和学术联系在一起,寻找文化生命的真正意义和未来远景;具有独立的学术人格,不依附于政治,不迷信权威,不阿贵,不媚俗;具有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求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反潮流精神;具有前瞻意识,忧患意识;忧心社稷安危,心系生民疾苦,以社稷生民为终极关怀。本文对王充学者气质的探讨,即依循这几个方面。首先,从不依附于政治,不迷信权威,不取媚于世俗,不摧眉事权贵等方面对王充的“独立的学术人格”加以探究。其一,从中国传统士人的“修、齐、治、平”观出发考虑,读书人丝毫无涉于政治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仅要求,作为一个学者,他不能首先是一个政客,或者说,本质上不是政客。王充一生是游离于政治之外的,虽然这多半不是出于他的本意;其二,王充所处的时代,是孔孟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的时代。王充虽然也承认孔孟为“一圣一贤”,但从不迷信权威,敢于反对孔孟权威...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研究状况及本文旨趣
1、研究状况
2、本文旨趣
二、独立的学术人格
1、不依附于政治
2、不迷信权威
3、不取媚于世俗
4、不摧眉事权贵
三、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
1、政治批判
2、社会批判
3、学术批判
四、求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1、求实、求是的态度
2、求实、求是的方法
五、以社稷生民为终极关怀
1、忧心社稷安危
2、心系生民疾苦
六、余论
1、关于王充的人格问题
2、关于王充的“命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6期(总第202-207期)总目次索引[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总目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3]“一点创新”的几点质疑——读《王充新八论》[J]. 周桂钿. 学术界. 2004(03)
[4]《论衡》:一代鸿儒的自荐书[J]. 黄宛峰. 史学月刊. 2004(05)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总目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6]王充气论的思想史意义[J]. 曾振宇. 文史哲. 2000(05)
[7]论王充与王符的宗教神学批判和社会政治批判[J]. 李少惠. 甘肃理论学刊. 1996(06)
[8]《青海社会科学》在不断进步[J]. 青海社会科学. 1996(06)
[9]王充与王符元气论之比较[J]. 李少惠. 甘肃理论学刊. 1995(06)
[10]《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总目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本文编号:3364614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研究状况及本文旨趣
1、研究状况
2、本文旨趣
二、独立的学术人格
1、不依附于政治
2、不迷信权威
3、不取媚于世俗
4、不摧眉事权贵
三、无所畏惧的批判精神
1、政治批判
2、社会批判
3、学术批判
四、求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1、求实、求是的态度
2、求实、求是的方法
五、以社稷生民为终极关怀
1、忧心社稷安危
2、心系生民疾苦
六、余论
1、关于王充的人格问题
2、关于王充的“命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6期(总第202-207期)总目次索引[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总目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3]“一点创新”的几点质疑——读《王充新八论》[J]. 周桂钿. 学术界. 2004(03)
[4]《论衡》:一代鸿儒的自荐书[J]. 黄宛峰. 史学月刊. 2004(05)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总目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6)
[6]王充气论的思想史意义[J]. 曾振宇. 文史哲. 2000(05)
[7]论王充与王符的宗教神学批判和社会政治批判[J]. 李少惠. 甘肃理论学刊. 1996(06)
[8]《青海社会科学》在不断进步[J]. 青海社会科学. 1996(06)
[9]王充与王符元气论之比较[J]. 李少惠. 甘肃理论学刊. 1995(06)
[10]《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总目录[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4)
本文编号:3364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6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