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幸福观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10:0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幸福观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和阿伦特是生活在两个不同年代的人物,由于理论背景、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二者对幸福的认识,以及对资本主义时代下的幸福观有着各自的理解。马克思是站在解放全人类的高度而展开自己的幸福理论构建的。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的本质,进而对人的本质异化、如何扬弃异化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异化带来的不幸去阐述人的幸福。马克思在继承前人对幸福所做的思考地基础上,批判继承了理性主义幸福论和感性主义幸福论等思想,克服了之前传统哲学对幸福思考和理解的片面性,从而为人们能更好地追求和理解幸福指明了方向。追求人类解放和幸福,是马克思一生都在追求的主题,也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和献身的目标。汉娜?阿伦特基于对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区分,注重公共生活对人类的价值。阿伦特通过比较法国大革命和美国民主革命指出,法国革命的失败是因为他们将解决以贫困为核心的社会问题作为其革命的目标,必然性压倒了公共自由致使革命失败。而美国革命则始终以建构公共自由和公共空间为目的,而且在革命后,革命者们制定了能划分私人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界限的一部宪法,保持了美国优秀的革命传统。阿伦特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解释了自身的公共幸福观点。马克思是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分析自身的幸福观问题,而阿伦特是从纯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自身的幸福观,可以看出,阿伦特所持的幸福观与马克思全人类幸福的理论旨趣相去甚远。本文通过对比两者的幸福观,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幸福观,以致于来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 阿伦特 幸福观 自由 平等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712.59;A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8
  • 1. 选题目的及意义10-12
  • 1.1 理论意义10-11
  • 1.2 现实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2.1.1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研究现状12-13
  • 2.1.2 国内学者对汉娜·阿伦特幸福观的研究现状13-14
  • 2.2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2.2.1 国外学者对幸福观的研究14-15
  • 2.2.2 国外学者对汉娜·阿伦特幸福观的研究现状15
  • 2.3 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与阿伦特幸福观比较的研究现状15-16
  • 3 研究方法16
  • 4 创新之处16-17
  • 5 论文的基本结构17-18
  • 1. 时代与理论渊源:马克思与阿伦特幸福观不同的前提基础18-35
  • 1.1 马克思幸福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18-26
  • 1.1.1 马克思幸福观产生的时代背景18-23
  • a. 马克思幸福观形成的过程19-22
  • b. 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关注22-23
  • 1.1.2 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背景23-26
  • a. 对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的批判与继承23-25
  • b. 马克思对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的批判与继承25-26
  • 1.2 阿伦特幸福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来源26-35
  • 1.2.1 阿伦特幸福观形成的时代背景26-30
  • a. 犹太人的特殊身份背景26-28
  • b. 极权主义运动的兴起28-30
  • 1.2.2 阿伦特幸福观形成的理论来源30-35
  • a. 古希腊城邦政治经验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30-32
  • b. 海德格尔的影响32-33
  •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33-35
  • 2. 幸福的内涵:人类幸福与公共幸福之别35-42
  • 2.1 马克思的幸福观内容36-37
  • 2.2 阿伦特幸福观内容37-42
  • 3. 幸福的前提·障碍·救赎: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幸福观不同之处42-54
  • 3.1 幸福的前提:解放与自由42-47
  • 3.1.1 马克思:将政治解放上升到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42-44
  • 3.1.2 阿伦特:解放不等于自由,,实现政治自由是真谛44-47
  • 3.2 幸福的障碍47-50
  • 3.2.1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异化47-49
  • 3.2.2 阿伦特:对“必然性”的追求以及代议制制度对幸福的遮蔽49-50
  • 3.3 对幸福障碍的救赎50-54
  • 3.3.1 马克思:消除劳动异化、扬弃私有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50-52
  • 3.3.2 阿伦特 : 克服“必然性”、实行委员会制度来确保公共幸福空间52-54
  • 4. 马克思及阿伦特幸福观的评析及当代启示54-60
  • 4.1 整体性幸福观与纯政治幸福观差异的评述54-56
  • 4.2 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马克思幸福观对社会以及个体幸福的启示56-57
  • 4.2.1 马克思幸福观对个体幸福的当代启示56
  • 4.2.2 马克思幸福观对我国社会的当代启示56-57
  • 4.3 政治参与的幸福:阿伦特幸福观的当代启示57-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信[J];南风窗;2012年08期

2 李河成;;绽现“德艺”,与人沟通——阿伦特“政治审美论”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2期

3 曾纪茂;阿伦特论人的境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7期

4 周凯建;阿伦特论马克思[J];兰州学刊;2004年04期

5 王宝霞;;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张淳;陶东风;;阿伦特、卡夫卡与极权主义统治的元素[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7 王晓渔;;汉娜·阿伦特,此时此刻[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8 苏友贞;;阿伦特的《心智生命》及中译的可能问题[J];读书;2007年05期

9 孙传钊;;阿伦特与卢森堡[J];书屋;2007年07期

10 陶东风;;学术名著岂能如此翻译?——阿伦特《人的条件》中译本指谬[J];文艺研究;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继海;;“不止是爱情: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书信看二人的关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白刚;;哲学的政治实现与政治的哲学实现——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的不同路径[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阿伦特为什么重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蔡青竹;阿伦特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汉娜·阿伦特:思想深处的美丽烛光[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陈伟;政治思想家阿伦特的当下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范素;阿伦特深处的矛盾和文本冲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思郁;阿伦特论马克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肖自强邋(本报书评人);阿伦特与马克思的路径叠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王胡;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获阿伦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徐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理解政治生活:阿伦特与亚里士多德“自足”思想的分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刘擎 张念;见解和真相之间,有时存在着一个裂缝[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2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朱亚男;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马成慧;阿伦特行动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乐小军;政治恶与现代伦理的困境[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娟;同情与政治:阿伦特的政治存在论[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刘颖;公共领域的三重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中海;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曲小琳;阿伦特论反犹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3 聂彦;论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之“极权因素”[D];温州大学;2013年

4 李梦莹;公共领域视阈下的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康晓薇;马克思劳动观与汉娜·阿伦特劳动观之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栾志锋;汉娜·阿伦特行动范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聂阳;论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论题的解读和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力元;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概念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安鑫宇;论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D];河北大学;2015年

10 刘如霞;回到“行动”本身—阿伦特行动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与阿伦特的幸福观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8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