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儒学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20:12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儒学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河湟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历代中央政府皆十分重视对该区域的管理和开发。从西汉起,朝廷已开始移民实边,使大批中原人口迁徙至此,开荒屯田,戍守边境,进而实行统一的政治与军事管理。与此同时,发展文教是必不可少的统治措施,为满足当地人口和来自中原地区的大量移民对教育的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文化与政治人才,以及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最重要的是朝廷要在这里树立起与中央政权的政治理念一脉相承的思想观念,因此儒学在河湟地区开始传播,发展起来。及至明清时期,儒学教育在河湟地区已经形成了系统和规模,发展程度相当成熟。本文首先陈述了选题的意义和所运用到的文献资料情况,分析了河湟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中央政府重视在此地发展儒学的原因,并对历史上各个重要时期河湟地区儒学发展情况作出了较为详细地介绍。主旨在于对明清时期河湟地区的儒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十分详细的统计和整理,一一列出该区域所出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机构,以及他们的数量和规模。并结合地方志、书院碑记、人物志、文集等传统史料,详细考证书院的名称数量,创建的时间地点,创办人身份等信息,深入分析该地区书院产生与发展的时间特征与空间特征,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从创办人的身份和创办意图入手,结合该时期书院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探讨河湟地区九所书院的性质。本文着重对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儒学发展的详细情况进行十分细致地调查、确定和统计,理清此区域儒学发展的脉络,补充探讨一些没有定论的问题,力图严格依据史料,展现和还原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儒学教育的全貌。
【关键词】:河湟地区 明清时期 儒学教育 书院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B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导论9-13
  • 1.1 选题意义9
  • 1.2 研究难点与重点9-10
  • 1.3 研究范围的时间与空间界定10-13
  • 1.3.1 对本文所指“河湟地区”的界定10-11
  • 1.3.2 研究时间段的界定11-13
  • 第二章 史料基础与研究现状13-16
  • 2.1 史料基础13-14
  • 2.1.1 正史类13
  • 2.1.2 方志类13-14
  • 2.1.3 碑铭谱牒14
  • 2.2 研究现状14-16
  • 2.2.1 书籍14-15
  • 2.2.2 论文15-16
  • 第三章 河湟地区的重要地位16-22
  • 3.1 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16-17
  • 3.2 相对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17-18
  • 3.3 多元的民族与宗教18-19
  • 3.4 历朝历代对河湟地区的重视概况19-22
  • 第四章 河湟地区儒学教育发展史22-27
  • 4.1 汉朝是河湟地区儒学教育的启蒙期22-23
  • 4.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湟儒学发展相对稳定23-24
  • 4.3 唐代中后期河湟地区的儒学教育基本停滞24-25
  • 4.4 宋代于河湟地区广设蕃学25-27
  • 第五章 明清时期河湟地区的儒学27-34
  • 5.1 地方官学28-31
  • 5.1.1 西宁府学28-30
  • 5.1.2 西宁县儒学30
  • 5.1.3 碾伯县儒学30
  • 5.1.4 大通县儒学30
  • 5.1.5 循化厅儒学30
  • 5.1.6 贵德厅儒学30-31
  • 5.2 河湟地区的九大书院31
  • 5.3 社学、义学与私塾31-34
  • 5.3.1 社学31
  • 5.3.2 义学31-32
  • 5.3.3 私塾32-34
  • 第六章 河湟地区的书院34-41
  • 6.1 书院概况35-36
  • 6.2 书院发展的时间特征及成因分析36-37
  • 6.2.1 清政府的文教政策36
  • 6.2.2 地方官员及民众的热心倡办36-37
  • 6.3 书院分布的空间特征及成因分析37-38
  • 6.3.1 地理因素38
  • 6.3.2 政治因素38
  • 6.4 青海河湟地区书院的性质分析38-41
  • 6.4.1 从创办人身份了解其性质39
  • 6.4.2 从书院的办理意图了解其性质39-41
  • 第七章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霞;戴晓琳;;河湟地区近代思想观念的变迁[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伟;卜风贤;王乐;;浅析明清青海河湟地区的农业政策调整[J];农业考古;2011年01期

3 赵永;;近代河湟地区移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4 刘建丽,段有成;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论略[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5 朱普选;明清河湟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6 丁柏峰;;明代对河湟地区的经营及其效果[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7 李建宁;清代管理青海河湟地区方略简述[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8 马进虎;河湟地区回族与汉、藏两族社会交往的特点[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马燕;;历史上河湟地区回族与藏族的经济交往[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吴鹏云;;明清时期河湟地区的汉儒文化文献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莉莉;;多元共生中的文化涵化——青海河湟地区“卡力岗”和“家西番”族群的个案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尚众邦;民间射雕赛“射”出个国际性赛事[N];海东时报;2012年

2 罗子云;西宁:寻找沉淀的地域文化[N];青海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伟;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民族人口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蓉;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儒学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刘伟;河湟地区开发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熊四华;清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农业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何积智;城镇化进程中河湟地区乡村聚落的变迁与转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5 郭星;河湟地区土族村落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孙亮亮;唐朝河湟地区军事镇戍体系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杨帆;青海河湟地区传统民居生态策略研究及在当代的运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河湟地区儒学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9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