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哲学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以《国语》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9-08 18:21
作为反映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天道人事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典籍,《国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共同体思想。在《国语》中,山、薮、川、泽被视为"天之所支""国之宝",能够"备财用"、使"物有所归",对于人类社会之维系以及天地自然之运行具有重要的价值。《国语》提出"祖识地德"以示对土地生生之德的敬畏与感恩。《国语》强调"蕃庶物",体现了对于鸟、兽、鱼、虫等自然万物的生命关怀。通过以《国语》为中心的考察及中西比较可以发现,生态共同体思想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一以贯之的传统,而且一开始即具备整体主义的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天之所支,不可坏也”:生态共同体视域下的山薮川泽
(一)“足以备财用”:山薮川泽之于人类的价值
(二)“物有所归”:山薮川泽的天道价值
三、“祖识地德”: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
四、“蕃庶物”的生态意义
五、比较视域下中国哲学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时、地利、物性、人力的四位一体——论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农业生态观及其思想史意义[J]. 王士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7)
[2]建立基于中国哲学原则的环境伦理学[J]. 乔清举. 中国哲学史. 2005(03)
[3]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转变——兼论道德共同体范围的扩展[J]. 曹明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3)
[4]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J]. 何怀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391266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缘起
二、“天之所支,不可坏也”:生态共同体视域下的山薮川泽
(一)“足以备财用”:山薮川泽之于人类的价值
(二)“物有所归”:山薮川泽的天道价值
三、“祖识地德”:对土地的敬畏与感恩
四、“蕃庶物”的生态意义
五、比较视域下中国哲学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时、地利、物性、人力的四位一体——论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农业生态观及其思想史意义[J]. 王士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7)
[2]建立基于中国哲学原则的环境伦理学[J]. 乔清举. 中国哲学史. 2005(03)
[3]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的转变——兼论道德共同体范围的扩展[J]. 曹明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03)
[4]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J]. 何怀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391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9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