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18:17
叔本华是19世纪下半期德国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变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叔本华哲学以反传统和宣扬非理性为特征,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后人对叔本华研究众多,但对叔本华认识论思想方面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因此,进一步研究叔本华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实事求是的评析,是必要而有意义的。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叔本华哲学的总体结构。叔本华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其唯意志哲学为基础的。认识论作为其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与他整个思想是有机联系的,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对他的认识论思想作深入研究时,就有必要对他思想的总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了解他的认识论思想与他的其它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认识论思想在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部分——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思想的形成。包括叔本华认识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条件,以及叔本华对前人认识论思想的批判继承。近代西方哲学把哲学的重心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把认识论的研究作为说明和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入口,这一时期的哲学主要划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但是不论那一种理论,都是以主客分立为前提的,所谓认识就是主体对客...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叔本华哲学的总体结构
(一) 本体论:意志本体
(二) 认识论:直观认识
(三) 伦理学:悲观主义
(四) 三者的关系
二、叔本华认识论思想的形成
(一) 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困境
(二) 从康德到叔本华
(三) 与黑格尔的对立
三、叔本华认识论主要思想
(一) 认识的对象
1、表象世界:意志间接的客体化
2、意志世界:意志自身
3. 理念世界:意志直接的客体化
(二) 认识的方式
1、对于表象世界的认识:悟性直观和理性认识
2、对于理念和意志的认识:审美直观与伦理直观
(三) 认识的结果
1、意志是不断的欲求
2、意志的解脱与超越
四、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评析
(一) 开启现代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先河
(二) 丰富了认识论的方式
(三) 马克思能动的反映论批判叔本华非理性的直观认识
参考文献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叔本华对主客二分的消解[J]. 钟新.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2)
[2]简析康德哲学的认识论转向[J]. 单良. 延边党校学报. 2006(04)
[3]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及其历史影响[J]. 余慧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4]直觉与演绎:笛卡尔的方法论选择及其困境[J]. 周晓亮.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内部感觉的效能边界——论叔本华意志认识论的内在矛盾[J]. 金惠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6]生命意志:痛苦与超越──论叔本华伦理学和美学的预设前提[J]. 金惠敏.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7]从超绝到经验——论叔本华哲学的经验主义趋向[J]. 金惠敏. 哲学研究. 2000(10)
[8]叔本华认识论哲学的价值取向[J]. 杨鲜兰.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 2000(03)
[9]叔本华对康德认识论的批判及其历史影响[J]. 桑靖宇.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意志自由”及其归无、入禅的终结──一种对叔本华的解读[J]. 余治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硕士论文
[1]叔本华直观认识论探析[D]. 李纲要.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2358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叔本华哲学的总体结构
(一) 本体论:意志本体
(二) 认识论:直观认识
(三) 伦理学:悲观主义
(四) 三者的关系
二、叔本华认识论思想的形成
(一) 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困境
(二) 从康德到叔本华
(三) 与黑格尔的对立
三、叔本华认识论主要思想
(一) 认识的对象
1、表象世界:意志间接的客体化
2、意志世界:意志自身
3. 理念世界:意志直接的客体化
(二) 认识的方式
1、对于表象世界的认识:悟性直观和理性认识
2、对于理念和意志的认识:审美直观与伦理直观
(三) 认识的结果
1、意志是不断的欲求
2、意志的解脱与超越
四、叔本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评析
(一) 开启现代非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先河
(二) 丰富了认识论的方式
(三) 马克思能动的反映论批判叔本华非理性的直观认识
参考文献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叔本华对主客二分的消解[J]. 钟新.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2)
[2]简析康德哲学的认识论转向[J]. 单良. 延边党校学报. 2006(04)
[3]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及其历史影响[J]. 余慧元.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4]直觉与演绎:笛卡尔的方法论选择及其困境[J]. 周晓亮.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内部感觉的效能边界——论叔本华意志认识论的内在矛盾[J]. 金惠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6]生命意志:痛苦与超越──论叔本华伦理学和美学的预设前提[J]. 金惠敏.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
[7]从超绝到经验——论叔本华哲学的经验主义趋向[J]. 金惠敏. 哲学研究. 2000(10)
[8]叔本华认识论哲学的价值取向[J]. 杨鲜兰.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 2000(03)
[9]叔本华对康德认识论的批判及其历史影响[J]. 桑靖宇.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10]“意志自由”及其归无、入禅的终结──一种对叔本华的解读[J]. 余治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硕士论文
[1]叔本华直观认识论探析[D]. 李纲要.山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1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1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