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字义疏证》发微
发布时间:2021-10-13 11:04
戴震(1724—1777)是清朝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批判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想家。《孟子字义疏证》是其晚年最重要的著作。这不但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且是一部伦理学著作。本文按其“人道本于性,而性源于天道”的观点,试从其自然观、人性论和社会伦理道德三个方面,探讨戴震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其哲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戴震生活的时代背景。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清政府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推行文字狱,实行高压的政治、文化政策,戴震本人具有的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从这几方面入手,分析了戴震如何从一个程朱理学的信奉者转变成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进步伦理学家。第二部分论述了戴震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戴震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王夫之以来的唯物主义路线,建立起“天地之间,百物生生,无非推本阴阳”的气一元论学说,“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发展观。气的一元论,不但是戴震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其道德哲学的逻辑起点。第三部分探讨了戴震的人性学说。以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为基础,以血气心知为性的实体,探讨了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人性和人的本质,表现出戴震对自然生命的极大关怀;同时,也...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论
第一部分 :戴震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二、 自然科学知识,为戴震走向唯物主义铺平了道路
三、 清政府政治、文化政策的影响
四、 《孟子字义疏证》的成书
第二部分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 “天地之间,百物生生,无非推本阴阳”的气一元论
二、 唯物主义道、器观
三、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发展观
第三部分 :“非气质无以为性”的自然人性论
一、 人性的内涵
1、 人性是气质之性
2、 性是义理
3、 性是万物的本质属性
二、 性与命、才
三、 人性本善
1、 人性本善
2、 对不善行为的分析
3、 自然与必然
第四部分 :“理存乎欲”的进步伦理思想
一、 对天理的界定
二、 对人欲的界定
三、 理者,存乎欲者也
四、 欲,其物;理,其则也
五、 抨击“以理杀人”的时代最强音
六、 对封建“道学”政治的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震对自然生命的关怀[J]. 张立文. 孔子研究. 1993(04)
[2]关于戴震的“以理杀人”和“启蒙”思想再评价[J]. 周兆茂. 学术界. 1993(04)
[3]戴震哲学之二三问题[J]. 谢遐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4)
[4]论戴震的朴素辩证法思想[J]. 周兆茂. 江淮论坛. 1988(05)
[5]戴震和程朱在理欲观上的对峙[J]. 赵士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4)
[6]戴震论人、物的起源和人、物智力差别的产生[J]. 赵士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6)
[7]戴震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J]. 赵士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3)
[8]评戴震关于意见和真理的看法[J]. 缪四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3)
本文编号:3434536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论
第一部分 :戴震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哲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二、 自然科学知识,为戴震走向唯物主义铺平了道路
三、 清政府政治、文化政策的影响
四、 《孟子字义疏证》的成书
第二部分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 “天地之间,百物生生,无非推本阴阳”的气一元论
二、 唯物主义道、器观
三、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发展观
第三部分 :“非气质无以为性”的自然人性论
一、 人性的内涵
1、 人性是气质之性
2、 性是义理
3、 性是万物的本质属性
二、 性与命、才
三、 人性本善
1、 人性本善
2、 对不善行为的分析
3、 自然与必然
第四部分 :“理存乎欲”的进步伦理思想
一、 对天理的界定
二、 对人欲的界定
三、 理者,存乎欲者也
四、 欲,其物;理,其则也
五、 抨击“以理杀人”的时代最强音
六、 对封建“道学”政治的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戴震对自然生命的关怀[J]. 张立文. 孔子研究. 1993(04)
[2]关于戴震的“以理杀人”和“启蒙”思想再评价[J]. 周兆茂. 学术界. 1993(04)
[3]戴震哲学之二三问题[J]. 谢遐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4)
[4]论戴震的朴素辩证法思想[J]. 周兆茂. 江淮论坛. 1988(05)
[5]戴震和程朱在理欲观上的对峙[J]. 赵士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4)
[6]戴震论人、物的起源和人、物智力差别的产生[J]. 赵士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06)
[7]戴震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J]. 赵士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3)
[8]评戴震关于意见和真理的看法[J]. 缪四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3)
本文编号:3434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3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