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1-11-08 05:16
  本文从德性理论的角度重新解读康德的伦理学,提出康德的德性理论是以义务论为根基的人的品格理论,在此基础上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就是一种关于品格教育的思想,康德的德性理论与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当代德性伦理和道德教育,尤其是品格理论与品格教育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康德的德性理论是关于人的道德的探讨,人的道德不同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道德,它以人的特殊本性为起点。人的本性的特殊性体现在人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有限和理性两种要素共同构成了人的本性结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向善和趋恶两种倾向共存于人的本性中,道德法则与自然偏好两种不同动机的冲突、善的准则与恶的准则的冲突使德性得以必要和可能。德性只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人的道德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德性。德性作为人所拥有的道德性情、力量和能力,是人的内在品格特性的集中体现,康德的德性概念规定了人应当具有怎样的内在好品格,康德的德性理论是关于人的的内在好品格的理论。德性要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纳入自己准则的动机及其分类,在此基础上得出德性的三种机制,即出自道德法则和义务动机的机制、培养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应对不可靠的非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它们作为整体构成了德性的...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注释
第一章 德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人的本性为起点
    一、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
    二、人的本性中两种倾向的共存和冲突
    注释
第二章 德性概念:作为人的品格特性的德性
    一、德性与神圣性
    二、德性的定义及内涵
    三、德性所界定的人的品格特性
    注释
第三章 德性的机制:道德动机的运行
    一、动机的分类
    二、出自道德法则和义务动机的机制
    三、培养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
    四、应对不可靠的非道德情感动机的机制
    注释
第四章 德性的地位:幸福的前提和条件
    一、道德与幸福对于人而言分别意味着什么
    二、德性与配享的幸福
    三、属于人的可能的至善理念
    注释
第五章 道德教育:德性理论的应用
    一、德性的获得与道德教育的途径
    二、道德教育的本质
    注释
第六章 道德教育的目的:成就有德性的人
    一、康德的教育理念
    二、道德教育的目的
    注释
第七章 当代意义
    一、对当代德性伦理的意义
    二、对当代道德教育的意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康德的德性理论[J]. 高国希.  道德与文明. 2009(03)
[2]德性伦理学的特征与维度[J]. 龚群.  道德与文明. 2009(03)
[3]当代西方德性伦理的思想特色[J]. 杨豹.  道德与文明. 2009(03)
[4]规范伦理、德性伦理及其关联[J]. 吕耀怀.  哲学动态. 2009(05)
[5]德性伦理的现代困境[J]. 李建华,胡祎赟.  哲学动态. 2009(05)
[6]德性与伦理规范刍议[J]. 徐宗良.  伦理学研究. 2009(03)
[7]论道德的本质与人的价值——基于西方两种道德传统的思考[J]. 尹怀斌.  理论与改革. 2009(01)
[8]从德性义务理解“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J]. 陈旭东,汪行福.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7)
[9]德性的结构[J]. 高国希.  道德与文明. 2008(03)
[10]自由与自律:康德道德教育思想研究[J]. 王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本文编号:3483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483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