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08:10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就开始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一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的表证和实践的结果告诉我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历史的,并且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要想中国化,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同样的,传统文化想要走向现代化,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指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和论证,找出二者的相通性,以及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要求,最终论证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进行再思考和总结,并得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结合。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主要简述了该论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和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的论述,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通过历史和逻辑的分析法,论述了在旧中国的落后局面,早期的救亡图存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和可行性分析
1.2.1 研究综述
1.2.2 可行性分析
1.2.3 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1.1 旧中国的落后局面
2.1.2 救国救民的早期探索
2.1.3 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2.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2.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初期
2.2.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成熟时期
2.2.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
3.1 历史的选择
3.1.1 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
3.1.2 近代中国历史实践的必然
3.2 文化的选择
3.2.1 近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3.2.2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求
3.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
3.3.1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3.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要求
3.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相通性
3.4.1 唯物论的相通性
3.4.2 辩证法的相通性
3.4.3 实践精神的相通性
3.4.4 独特思想的相通性
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思考和总结
4.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思考
4.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背景和历程的思考
4.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相通性的思考
4.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的思考
4.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总结
4.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目的和结果
4.2.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机制
4.2.3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2.4 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J]. 王乾,韩忠治. 特区经济. 2013(04)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J]. 吴立红,吕巧凤,许艳丽. 学术交流. 2012(04)
[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J]. 刘红英. 党史文苑. 2010(22)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J]. 石仲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4)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进程[J]. 李恒瑞. 岭南学刊. 2008(06)
[6]党的领导人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 荣又伟. 理论学习. 2008(10)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 梅荣政.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05)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析[J]. 郭建宁.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7(03)
[9]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兼与王锐生先生商榷[J]. 方君诚. 哲学动态. 2007(06)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J]. 闫晓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本文编号:3517742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和可行性分析
1.2.1 研究综述
1.2.2 可行性分析
1.2.3 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1.1 旧中国的落后局面
2.1.2 救国救民的早期探索
2.1.3 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2.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2.2.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初期
2.2.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成熟时期
2.2.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时期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
3.1 历史的选择
3.1.1 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
3.1.2 近代中国历史实践的必然
3.2 文化的选择
3.2.1 近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3.2.2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求
3.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
3.3.1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3.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要求
3.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相通性
3.4.1 唯物论的相通性
3.4.2 辩证法的相通性
3.4.3 实践精神的相通性
3.4.4 独特思想的相通性
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思考和总结
4.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思考
4.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背景和历程的思考
4.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相通性的思考
4.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的思考
4.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总结
4.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目的和结果
4.2.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机制
4.2.3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2.4 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J]. 王乾,韩忠治. 特区经济. 2013(04)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J]. 吴立红,吕巧凤,许艳丽. 学术交流. 2012(04)
[3]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J]. 刘红英. 党史文苑. 2010(22)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J]. 石仲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4)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进程[J]. 李恒瑞. 岭南学刊. 2008(06)
[6]党的领导人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 荣又伟. 理论学习. 2008(10)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 梅荣政.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8(05)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析[J]. 郭建宁.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7(03)
[9]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兼与王锐生先生商榷[J]. 方君诚. 哲学动态. 2007(06)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J]. 闫晓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本文编号:3517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1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