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郭象哲学中的秩序观

发布时间:2021-12-02 02:49
  本文以郭象的“秩序观”为线索对郭象的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并试图化解郭象哲学中潜在的矛盾。第一章主要讨论郭象哲学中对于“秩序素材”问题的看法,即郭象是在怎样的“起源”观下构建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阐释郭象哲学中“道”的意涵在其“秩序观”中的体现。第二章对郭象的“人性观”进行讨论,即秩序的构建的人性基础与背景问题。其中包含对于郭象思想中“变化论”与“定分论”之间矛盾的化解,其对于“人性”问题的基本判断以及“性”、“命”之间关系的阐释。第三章正式进入郭象的个体秩序构建的领域。这一部分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首先是对郭象的个体秩序建构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和解决方式进行梳理;其次在解决障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如何构建理想个体秩序;再次,则进一步对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梳理,为政治秩序构建提供前提性基础;最后一部分讨论郭象哲学中的特殊个体——“圣人”的问题,主要围绕圣人与普通人性质上的差异和圣人承担的政治角色两方面内容展开。第四章主要探讨郭象“秩序”观中政治秩序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讨论在郭象对个体秩序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如何对政治体秩序进行构建。其中包括政治结构,治理逻辑等基本问题。另外,对于郭象政治秩...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作为哲学问题的“秩序”
    二、郭象其人与主要研究现状
    三、论文写作思路
        1、秩序建立的背景——秩序之素材
        2、秩序建立的基础——郭象的“人性观”
        3、个体秩序的构建
        4、政治秩序的构建
第一章 秩序建立的素材
    第一节 秩序素材的产生
    第二节 动态的秩序——物的“独化”与“变化”
        1.独化与相因
        2.变化之维
    第三节 本于“道”的秩序
        1.何为郭象之“道”
        2.何为“得道”
第二章 以人性观为基础的秩序
    第一节 秩序实现如何可能
        1.何为“性”及郭象对于“性”的基本判断
        2.“变化论”与“定分论”之间矛盾的化解
        3.郭象的“人性观”
    第二节 秩序中的“无可奈何”——“命”的问题
第三章 个体生命的秩序
    第一节 个体秩序构建之困难及其消解
        1.是非彼此
        2.去“知”
        3.习以成性
    第二节 个体秩序如何完善
        1.价值情感的重建
        2.玄同生死
        3.个体理想秩序——郭象之“逍遥”
    第三节 交互中的个体秩序
        1.人际秩序的问题
        2.如何化解个体之间“全性”的潜在冲突
    第四节 郭象视野中的特殊个体——“圣人”
        1.圣人形象初析
        2.“圣人”之为政治角色
第四章 政治秩序安排
    第一节 理想政治秩序的构建与两层次的“无为”
        1.理想秩序
        2.两层次的无为
    第二节 秩序结构与治理逻辑
        1.政治秩序的结构
        2.内在治理逻辑
    第三节 “迹”的问题以及“绝圣之途”的化解
        1.“迹”的提出与对主要观点的回应
        2.“迹”、“所以迹”与“仁义之迹”——秩序的失落
        3.秩序失落困境的化解
结论:郭象“秩序观”总结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16
        [2]牟宗三.《才性与玄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康中乾.《魏晋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王晓毅.《郭象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康中乾.《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韩林合.《游外以冥内——郭象哲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名,2016
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杨立华.《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2]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新编——魏晋南北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3]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5]刘笑敢.《中国哲学与文化第四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何善蒙.《魏晋情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17]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二、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527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27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