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天人之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1-12-02 14:30
孟子的天人之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孟学渊源于孔子,师承于曾子与子思一门,孟子之心性学主要源于孔门曾思一派,而其王道学则源于孔子所创立的公羊学。在孟子,天是一个超越性的本体概念,又具有主宰的含义,为个体生命及社会政治提供了形而上的关怀;而“人”也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即人本于天,圣人与我同类,人人有贵于己者。孟子认为,人只要“尽心”、“知性”便可以“知天”,“存心”、“养性”便可以“事天”;人有了知天的觉解与事天的修养,便可达到“乐天俟命”的修养境界。孟子的天人之学在政治领域的贯彻落实表现为“尊天重民”。他认为民心是天意的代表,得民心便是顺天,失民心便是逆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统治者只要以民为本,存仁心、行仁政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孟学的思想渊源
1.1 远承孔圣
1.2 近淑曾思
第2章 原天与原人
2.1 原天
2.2 原人
2.2.1 人本于天
2.2.2 以类言人
2.2.3 人人有贵于己者
2.3 天道与人道
第3章 知天与事天
3.1 心与性
3.2 尽心、知性、知天的觉解
3.3 存心、养性、事天的修养
第4章 乐天俟命
4.1 性与命
4.2 君子之乐
4.2.1 亲情之乐
4.2.2 诚身之乐
4.2.3 教育之乐
第5章 尊天重民
5.1 法天而行
5.2 以民为本
5.3 仁心与仁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浩然之气”的创生性与先天性——从冯友兰先生《孟子浩然之气章解》谈起[J]. 李景林.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5)
[2]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J]. 陈来.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2)
[3]解读“天人合一”哲学的四重内涵[J]. 李振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4]“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J]. 方克立. 当代思潮. 2003(04)
本文编号:3528630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孟学的思想渊源
1.1 远承孔圣
1.2 近淑曾思
第2章 原天与原人
2.1 原天
2.2 原人
2.2.1 人本于天
2.2.2 以类言人
2.2.3 人人有贵于己者
2.3 天道与人道
第3章 知天与事天
3.1 心与性
3.2 尽心、知性、知天的觉解
3.3 存心、养性、事天的修养
第4章 乐天俟命
4.1 性与命
4.2 君子之乐
4.2.1 亲情之乐
4.2.2 诚身之乐
4.2.3 教育之乐
第5章 尊天重民
5.1 法天而行
5.2 以民为本
5.3 仁心与仁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浩然之气”的创生性与先天性——从冯友兰先生《孟子浩然之气章解》谈起[J]. 李景林.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5)
[2]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J]. 陈来. 天津社会科学. 2007(02)
[3]解读“天人合一”哲学的四重内涵[J]. 李振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4]“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J]. 方克立. 当代思潮. 2003(04)
本文编号:3528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2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