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儒与反儒之间—王充儒学情结的矛盾探析
发布时间:2022-01-03 23:30
王充作为东汉时期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早年他所接受的教育,还是其为官、著书的经历,无不透露出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从而清晰地呈现出“疾虚妄”的士人风范。这种士人风范源自于一种深厚的尊儒情结,并集中表现在《论衡》这本旷世奇书上。《论衡》一书对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揭露了东汉社会的浮华、虚妄的社会本质。因此,他首倡“疾虚妄”,积极呼吁社会回归理性,以期能够回复到先前儒家正统时代的社会面貌。然而,正是他所倡导的“疾虚妄”,使他被推向反儒的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也正是因其思想不合当时社会主流,所以遭到排斥,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久久得不到认同和澄清。王充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不自觉地陷入到孤掌难鸣、孤立无援的两难境地。尊儒表明了他身为儒家学说的追随者、倡议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的身份,反儒则揭露了东汉社会的浮华、虚妄的社会本质。王充所尊的是鸿儒、贤儒、硕儒、文儒,反的是世儒、俗儒,一尊一反,社会只见其反儒的一面而忽略其尊儒的一面,不可否认,王充的反儒与尊儒成就了他矛盾的双重奏。本文试图澄清是非,说明王充尊儒立场的原由,阐释他反儒的起因,分析他陷于自我矛盾的无奈。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源起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源起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与意义
1.2.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2.2 研究意义
1.3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王充对儒学尊从的表现
2.1 王充的生平
2.2 王充的学术背景
2.3 王充的出仕理想、经历及主张
2.3.1 “全民立化,奉称国恩”的仕途理想
2.3.2 “善恶相苞,三累三害”的仕途经历
2.3.3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
2.3.4 对‘非儒’、‘失礼’论调的驳斥
2.3.5 对重文吏、轻儒生的斥责
第三章 存在于王充儒学情结中的矛盾
3.1 对东汉社会的批判与反动
3.1.1 对“俗儒”迷信谶纬神学的批判
3.1.2 对社会上迷信孔孟圣贤之风的批判
3.1.3 对儒书误导民众的批判
3.2 王充的儒学情结—尊儒与反儒的矛盾分析
3.2.1 出身孤寒与东汉大族政治的矛盾
3.2.2 反对东汉俗儒,主张回到西汉正统之儒的时代的矛盾
3.2.3 观点和言论未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
3.2.4 “仕途不进”与士人关怀时政传统的矛盾
第四章 对王充的评价与再认识
4.1 对王充的评价
4.1.1 当世的评价
4.1.2 后世的评价
4.2 对王充的再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充经学思想探微[J]. 张造群.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1)
[2]论王充“命”论思想的宗旨[J]. 王敬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3]汉末衰征:“浮华交会”之风[J]. 孟繁冶,夏毅辉. 殷都学刊. 2007(02)
[4]王充“命”论思想中蕴涵的启蒙意识[J]. 王敬平.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3)
[5]论王充对法家思想的传承[J]. 张新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6]论王充对儒家思想的扬弃[J]. 张新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7]后汉三贤的士风批判[J]. 黄丽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论徐复观《王充论考》[J]. 方科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9]论王充《论衡·问孔篇》的得失[J]. 崔军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10]汉末士风述论[J]. 蓝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567189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源起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源起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与意义
1.2.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2.2 研究意义
1.3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王充对儒学尊从的表现
2.1 王充的生平
2.2 王充的学术背景
2.3 王充的出仕理想、经历及主张
2.3.1 “全民立化,奉称国恩”的仕途理想
2.3.2 “善恶相苞,三累三害”的仕途经历
2.3.3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
2.3.4 对‘非儒’、‘失礼’论调的驳斥
2.3.5 对重文吏、轻儒生的斥责
第三章 存在于王充儒学情结中的矛盾
3.1 对东汉社会的批判与反动
3.1.1 对“俗儒”迷信谶纬神学的批判
3.1.2 对社会上迷信孔孟圣贤之风的批判
3.1.3 对儒书误导民众的批判
3.2 王充的儒学情结—尊儒与反儒的矛盾分析
3.2.1 出身孤寒与东汉大族政治的矛盾
3.2.2 反对东汉俗儒,主张回到西汉正统之儒的时代的矛盾
3.2.3 观点和言论未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
3.2.4 “仕途不进”与士人关怀时政传统的矛盾
第四章 对王充的评价与再认识
4.1 对王充的评价
4.1.1 当世的评价
4.1.2 后世的评价
4.2 对王充的再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充经学思想探微[J]. 张造群. 中华文化论坛. 2010(01)
[2]论王充“命”论思想的宗旨[J]. 王敬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3]汉末衰征:“浮华交会”之风[J]. 孟繁冶,夏毅辉. 殷都学刊. 2007(02)
[4]王充“命”论思想中蕴涵的启蒙意识[J]. 王敬平. 河南社会科学. 2007(03)
[5]论王充对法家思想的传承[J]. 张新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
[6]论王充对儒家思想的扬弃[J]. 张新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7]后汉三贤的士风批判[J]. 黄丽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论徐复观《王充论考》[J]. 方科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9]论王充《论衡·问孔篇》的得失[J]. 崔军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10]汉末士风述论[J]. 蓝旭.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03)
本文编号:3567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6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