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康德的自由观及其人学维度

发布时间:2022-01-06 03:31
  学者在研究康德的自由理论的时候,往往分为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都很重要,但康德的自由理论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维度,即批判维度。在康德之前对于自由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自由是自我选择,它强调人的自由意志,这是基于人学立场的理解;一种认为自由是自我决定,它是自由的内在核心意义,这是基于神学立场的理解。以休谟为代表的彻底的经验论坚持第一种理解,它强调人有能力、有意愿启动一个序列,有不被其它人强制的自我选择的自由;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彻底的唯理论坚持第二种理解,它认为受到欲望等因素的影响,人只是在表面上能自我决定,真正自我决定的只有神。这两种理解都想达到自我决定,但经验论从日常经验所见到的人的自由意志出发,而唯理论从神出发,所以达到的自我决定的程度不同。在批判地继承这两种理解的基础上,康德建构了他的自由体系,即从先验自由出发经由意志自由最后到达至善。先验自由是绝对自由,意志自由是人的有限的自由,至善是完满的自由,也是绝对的自由。这种体系上的安排体现出康德深层的整体理路是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式的道德神学,他要追求绝对,把最高的上帝看成支点,并认为人应该回归到神。但受到休谟的影响,康德又感到人体会不到神的自由,...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康德的自由:一种人学立场上的哲学批判
    1.1 康德哲学的理论前提
        1.1.1 莱布尼茨的唯理论思想
        1.1.2 休谟的经验论思想
    1.2 康德批判精神的确立
第2章 自由的可能性
    2.1 从“现象与物自身的超越区分”说明自由允许被思想
    2.2 自由作为一个“宇宙论的理念”
    2.3 “自由”与“自然的必然性”可以并存
        2.3.1 第三个二律背反及其证明
        2.3.2 二律背反及其化解
第3章 自由的实在性
    3.1 从先验的自由到实践的自由
    3.2 实践自由
        3.2.1 实践领域中自由的内涵
            3.2.1.1 任意的自由
            3.2.1.2 意志自由
        3.2.2 自由与道德法则
        3.2.3 道德律令
        3.2.4 义务
第4章 自由的现实性
    4.1 两种区分
        4.1.1 对知性和想象力的功能的划分是自由的心理基础
        4.1.2 规定的判断力与反思的判断力的区分是反思的自由实现的前提
    4.2 美与崇高:个体自由的实现
        4.2.1 审美无利害:无涉功利的自由观照
        4.2.2 审美共通感:认识能力的自由游戏
        4.2.3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主观反思的自由精神
        4.2.4 纯粹美和依存美:自由与美的理想
        4.2.5 崇高:从审美自由向道德自由的逻辑过渡
    4.3 目的论判断力
        4.3.1 从审美判断力到目的论判断力
        4.3.2 目的论作为调节性原则
第5章 至善:自由在人学意义上的实现
第6章 余论:黑格尔对康德自由学说的批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有“希望”的权利———围绕着康德“至善”的理念[J]. 叶秀山.  世界哲学. 2012(01)
[2]目的论的谱系及其历史意义:从古希腊到康德[J]. 王平.  兰州学刊. 2011(12)
[3]论康德“自然目的论”之意义[J]. 叶秀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4]康德自由概念的四个存在论维度[J]. 胡万年,张荣.  现代哲学. 2011(04)
[5]人学与神学: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两条致思路径[J]. 吴宏政.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4)
[6]康德论亲子关系及其问题——创造和养育自由生命体的时间性辨析[J]. 张祥龙.  河北学刊. 2011(03)
[7]论中西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J]. 王天成.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5)
[8]论康德幸福观的嬗变[J]. 杨秀香.  哲学研究. 2011(02)
[9]“有限性”的视域与不同哲学形态演进的内在逻辑[J]. 牛小侠.  思想战线. 2010(06)
[10]崇高为何没有美重要——辨析康德先验哲学体系中的美与崇高[J]. 郭宾.  世界哲学. 2010(05)

博士论文
[1]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 胡友峰.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1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71640.html

上一篇:试论孔子人性思想  
下一篇:子贡思想简论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