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9:00
  正统和非正统是指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流派及其倾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体现为后人对它的理解和解释。作为传承形态和过程,马克思主义必然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对马克思主义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理解解释过程中,正统和非正统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历史过程中的客观产物,他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侧面。正统马克思主义强调某些观点结论的意义和价值,维护原始文本思想精神。但是正统在极端形态上往往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唯一解释、绝对正确的解释和终极解释,最终往往导致了教条化、僵化和宗教化的倾向,制约和阻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历史上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俄苏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典型的例子。非正统则是以怀疑质疑为特征,挑战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权威和地位,追求不同于正统的另类理解和解释,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多元化、多样化格局的生成。非正统的极端形态就是追求纯粹文本和纯粹学术,脱离时代、实践和政治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演变成为单纯的文化现象和少数知识分子的内心独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流派及其历史结局就是如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和凝聚了正统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3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解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个视角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一章 正统思维与非正统思维
    第一节 对“正统”与“非正统”概念的一般理解
    第二节 正统与非正统思想流派生成的人性分析
    第三节 解释学意义上的正统和非正统问题
    第四节 正统思维与非正统思维的认识论和真理观视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
    第一节 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及其性质和一般表现
    第二节 对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客观性的简要分析
    第三节 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第四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的超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统与主义”问题的态度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的态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正统与非正统分歧的内在原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与工人运动具体策略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二国际关于正统马克思主义问题的争论
    第一节 恩格斯晚年理论与实践对第二国际的影响
    第二节 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与非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分歧
    第三节 第二国际正统和非正统马克思主义分歧争论的性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苏共“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悖论
    第一节 20 世纪两种马克思主义理解解释体系的生成
    第二节 早期俄国马克思主义的非正统特征
    第三节 俄苏马克思主义正统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 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结局
    第五节 俄苏正统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苏大论战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第一节 中苏大论战的理论根源和历史背景分析
    第二节 中苏大论战几个事实上的焦点问题
    第三节 中苏大论战的性质和实质问题分析
    第四节 中苏大论战的经验教训和政治遗产
    第五节 中苏大论战对无产阶级政党政治使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对马克思主义正统与非正统局限的突破与超越
    第一节 在突破禁锢和局限中生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实事求是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超越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正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
    第四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逻辑支点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J]. 程建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3)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初探[J]. 陈岸涛.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03)
[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 胡杰华,潘西华.  理论视野. 2008(05)
[4]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J]. 张博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5]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J]. 曾令辉,丁莉,吕丹.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6]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J]. 刘建军.  思想理论教育. 2008(07)
[7]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陈方刘,田辉.  云南社会科学. 2008(02)
[8]“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理探析[J]. 徐国民.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8(01)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J]. 李君如.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01)
[10]在普及中引领思潮——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 张博颖.  理论前沿. 2007(18)



本文编号:3574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74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c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