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理学的美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2-01-19 14:51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祖述先秦而后启明清,在中国儒家道统的传续和创造性阐释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环。朱熹以“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意欲结构、价值取向、话语习惯、相处之道、自我形象等,当然也给感性生存的人以生命境界的召唤和引领。朱熹所向往的生命境界并非如许多人所想的那样,似乎只是由一些道德化的规训和教条建构起来的“现成”,人在他律约束中无自由可言,故也谈不上审美;相反,这个生命境界始终在感性个体充满心灵自觉的追求过程中“生成”,是从“自然而然”(真)到“理所当然”(善)到“心甘情愿”(美)亦即因合乎道理而内心和美愉乐的过程。感性个体在反身而诚时、在唤醒此心时、在理欲圆融时、在遵循礼乐时,不但能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更能体验到即感性而又超感性、即道德而又超道德的“和”与“乐”。个体在心灵层面所实现的不仅仅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而且还不断地从主体自觉继续提升到浑然不自觉的层次,这种浑然不自觉的状态也就是所谓“浑然天理”、“只是一团天理”的圣人境界,这是朱熹在其理论体系中所设定的至高层次的审美和乐境界。...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天人论:至诚无间与审美空间
第一节 天:"粹然者"和"苍苍者"
一、理:天的理想性
二、气:天的生命力
第二节 诚:天人合一的根本依据
一、"有一条脉络相贯"
二、"诚者合内外之道"
第三节 思诚:"妙契一俯仰"之乐
一、以"默"为特征的幽玄之境
二、以"尽"为途径的思诚之道
三、以"通"为表徵的经验融合
第二章 在世论:人生的醒觉与忧乐
第一节 人生的觉解:"唤醒此心"
一、"天何尝大,人何尝小"
二、"诚而明,明而诚"
三、"人心常炯炯在此"
第二节 "畏天"和"乐天"
一、"至亲至切"的敬畏情感
二、"不忧不惧"的乐天情怀
三、浩浩大化中"自有一个安宅"
第三章 心性论:理欲圆通的中和之美
第一节 天理人欲并不对峙
一、"心"的位置在哪里?
二、"情"的空间有多大?
三、"欲"的指向是什么?
第二节 理欲圆融如何可能
一、私欲的澄汰
二、情理的中和
第三节 从自然之道到自由之境
一、自然主义人性论的偏颇
二、"克己"的内在体验之路
第四章 礼乐论:通往渣滓消融的和乐
第一节 超验和经验的统一
一、"礼者天理之节文"
二、"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
第二节 情理与形式的契合
一、礼乐形式内在的精神
二、情感和欲望的精致化
第三节 渣滓消融的自由与和乐
一、礼:从"守"到"化"
二、乐:从"悦"到"乐"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别说”之美与“合一说”之美——牟宗三的伦理生存美学[J]. 尤西林. 文艺研究. 2007(11)
[2]审美历史演化中的身体境遇——试论身体美学何以成立[J]. 陈望衡,吴志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试论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J]. 陈望衡.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4]论宋明理学的美学意蕴[J]. 史鸿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本文编号:3597050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天人论:至诚无间与审美空间
第一节 天:"粹然者"和"苍苍者"
一、理:天的理想性
二、气:天的生命力
第二节 诚:天人合一的根本依据
一、"有一条脉络相贯"
二、"诚者合内外之道"
第三节 思诚:"妙契一俯仰"之乐
一、以"默"为特征的幽玄之境
二、以"尽"为途径的思诚之道
三、以"通"为表徵的经验融合
第二章 在世论:人生的醒觉与忧乐
第一节 人生的觉解:"唤醒此心"
一、"天何尝大,人何尝小"
二、"诚而明,明而诚"
三、"人心常炯炯在此"
第二节 "畏天"和"乐天"
一、"至亲至切"的敬畏情感
二、"不忧不惧"的乐天情怀
三、浩浩大化中"自有一个安宅"
第三章 心性论:理欲圆通的中和之美
第一节 天理人欲并不对峙
一、"心"的位置在哪里?
二、"情"的空间有多大?
三、"欲"的指向是什么?
第二节 理欲圆融如何可能
一、私欲的澄汰
二、情理的中和
第三节 从自然之道到自由之境
一、自然主义人性论的偏颇
二、"克己"的内在体验之路
第四章 礼乐论:通往渣滓消融的和乐
第一节 超验和经验的统一
一、"礼者天理之节文"
二、"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
第二节 情理与形式的契合
一、礼乐形式内在的精神
二、情感和欲望的精致化
第三节 渣滓消融的自由与和乐
一、礼:从"守"到"化"
二、乐:从"悦"到"乐"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别说”之美与“合一说”之美——牟宗三的伦理生存美学[J]. 尤西林. 文艺研究. 2007(11)
[2]审美历史演化中的身体境遇——试论身体美学何以成立[J]. 陈望衡,吴志翔.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试论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J]. 陈望衡.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4]论宋明理学的美学意蕴[J]. 史鸿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
本文编号:3597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59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