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4 23:06

  本文关键词: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宋明理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命题之一,后来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对二人的哲学关系作了大量的考察和探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对“为学之方”的重视是宋明理学的一贯传统,王阳明与朱熹对“为学之方”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格物致知”论的理解上。本文想从这点出发,从理学和心学的角度探究了阳明学与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论产生差异的理论根源,阐释二人“格物致知”论的思想内涵,并探究二人“格物致知”论的一致处和不同处。虽然二人的哲学理路不同,但二人的本理论、认识论和心性论都体现了对人生终极目的的关怀、对儒家道德原理内在性的体认和对道德实践原则的价值取向。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阐释阳明学与朱子学“格物致知”论产生差异的理论根源和二人“格物致知”论的思想内涵,探究二人“格物致知”思想的不同处和一致性;从而从“格物致知”论角度探究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虽然二人的“格物致知”论都体现了自己的哲学理路,但是二人的认识论都跟道德修养有关系,而这种关系恰恰体现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了解中国哲学,尤其是宋明理学,自觉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方法是以文献研究法为主,首先通过通读《四书集注》、《朱子语类》、《王阳明全集》、《二程集》等古代经文,并搜集、整理了近现代及当代学者有关阐释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著作,后以按图索骥的方式研究、学习了上百余篇关于“格物致知”思想的学位、期刊论文及期刊报告,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学习,最终明晰了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的不同处和一致性,也理清了阳明学与朱学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本课题以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的比较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与研究。完成这一课题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章节:一、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理论依据;二、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思想内涵;三、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异同;四、从“格物致知”论看阳明学与朱学的关系。本文的创新点是通过系统地梳理、总结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试图说明“格物致知”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为现代人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关键词】:朱熹 王阳明 “格物致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第1章 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理论依据13-20
  • 1.1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理论依据13-17
  • 1.1.1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理学本体论依据13-15
  • 1.1.2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心性论依据15-17
  • 1.2 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理论依据17-20
  • 1.2.1 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心学本体论依据17-18
  • 1.2.2 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功夫论依据18-20
  • 第2章 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的思想内涵20-26
  • 2.1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思想内涵20-23
  • 2.1.1“格物”——即物穷理20-22
  • 2.1.2“致知”——推及吾之知识22-23
  • 2.2 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思想内涵23-26
  • 2.2.1“格物”——格心23-24
  • 2.2.2“致知”——致良知24-26
  • 第3章 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比较26-31
  • 3.1 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一致处26-27
  • 3.2 朱熹与王阳明“格物致知”论的不同处27-31
  • 第4章 从“格物致知”论看阳明学与朱学的关系31-37
  • 4.1 阳明学是朱学的修正和发展31-32
  • 4.1.1 理论依据——王阳明试图解决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内在矛盾31-32
  • 4.1.2 历史产物——针对当时的学术弊端和社会危机32
  • 4.2 阳明学与朱学的“格物致知”论最终都是实现对德性的追求32-37
  • 4.2.1 从“格物致知”看朱熹对德性的追求33-35
  • 4.2.2 从“格物致知”看王阳明对德性的追求35-37
  • 结束 语37-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岱年;论当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黄卓越;;“朱陆”、“陆王”关系二议[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4期

3 谢晓东;邹秀季;;朱子的国家哲学探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魏志远;;从“格物致知”看朱熹的理学地位——对牟宗三判朱熹为“别子为宗”的反思[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康家伟;论龙场悟道[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李振纲;理性与道德理想主义——论朱子学的精神[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胡小林;;朱熹与王守仁的知行观[J];孔子研究;2005年06期

8 赵峰;论朱熹的格物致知之旨[J];孔子研究;1998年04期

9 李红;;朱熹“格物致知”说研究[J];学理论;2011年31期

10 陈声柏;朱熹、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兼论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印宗焕;朱熹与李退溪之理气性情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朱熹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论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6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