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3 08:0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建构之初,就秉承着一种解放意识。他致力于通过有效的社会批判重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平衡,实现人类建构自由、公平的理性社会的乌托邦之梦。“乌托邦之梦”是何以可能的?他给出的回答是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又是何以可能的?答案是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由此可见,语言哲学思想不仅是交往行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必备要件,更是哈贝马斯实现“乌托邦之梦”的重要基石。理解哈贝马斯及其批判理论必须以深刻理解他的语言哲学思想为前提。 学界关于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的理解一直流行一种观点,即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等同于形式语用学。换言之,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可以用形式语用学予以命名或替代。笔者并不认同这种流行观点。本文的目的在于从以下四个方面展现我们对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的新理解。 第一,哲学背景和论域厘定。首先,哲学背景。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的形成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转向的范式转换,就不可能出现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思想。语言转向之后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不再像近代哲学家那样以主客二分...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及价值
        1.1.1 选题原因
        1.1.2 学术价值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写作思路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原因分析
        1.3.3 写作思路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2章 西方语言哲学与哈贝马斯
    2.1 哥白尼式的革命——语言转向
    2.2 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总论
        2.2.1 语言哲学及论域厘定
        2.2.2 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的主体框架
        2.2.3 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3 对流行观点的异议
第3章 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的谱系学
    3.1 生活世界理论的谱系
        3.1.1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
        3.1.2 现象学社会学的生活世界理论
        3.1.3 涂尔干的集体意识理论
        3.1.4 米德的自我理论
        3.1.5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
    3.2 言语行为理论的谱系
        3.2.1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法理论
        3.2.2 塞尔的言语行为一元论理论
    3.3 交往能力理论的谱系
        3.3.1 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3.3.2 发生认识论学派
        3.3.3 社会语言学派
    3.4 意义理论的谱系
        3.4.1 意义的意向主义论
        3.4.2 意义的真值条件论
        3.4.3 意义的使用论
    3.5 批判解释学的谱系
第4章 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的构成
    4.1 形式语用学
        4.1.1 作为背景知识的生活世界
        4.1.2 具有三重功能的言语行为
        4.1.3 居于核心地位的有效性要求
        4.1.4 承担行事职能的交往能力
        4.1.5 充满理想设计的言说情境
    4.2 语用意义理论
        4.2.1 四种意义理论批判
        4.2.2 语用意义理论的具体内容
    4.3 真理共识论
        4.3.1 三种真理论及其困境
        4.3.2 真理共识论
    4.4 批判解释学
        4.4.1 解释学与批判解释学
        4.4.2 批判解释学的基本要义
第5章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思想
    5.1 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5.1.1 实践观点的基本内容
        5.1.2 实践观点的重要地位
    5.2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哲学思想
        5.2.1 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
        5.2.2 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
        5.2.3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
第6章 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思想批判
    6.1 西方哲学视域下的批判
        6.1.1 梅芙库克(Maeve Cooke)的批判
        6.1.2 约翰·B·汤普森(John B. Thompson)的批判
    6.2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批判
        6.2.1 对生活世界理论的批判
        6.2.2 对语言理论的批判
        6.2.3 对真理理论和解释学的批判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与国外著名学者的邮件往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815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15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