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帛书《缪和》《昭力》传《易》者考辨

发布时间:2024-02-07 00:17
  学界对于帛书《缪和》《昭力》中“子曰”之“子”(即传《易》者)是否为孔子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孔子,另一种则认为不是孔子。本文认为传《易》者当非孔子,并从四个角度展开论证。首先,从称谓角度看传《易》者非必为孔子。《缪和》《昭力》中传《易》者有两个称谓:“先生”和“子”。先秦典籍中“先生”这一称谓,虽有“老师”的含义,与传《易》者身份相符,但并没有称孔子为先生的记载。再者,先秦典籍中“子”的使用十分宽泛,从诸侯、大臣、年长有德的人到普通人,都可称“子”,并不仅限于指称孔子。从“子”这一称谓看,不能将传《易》者必然断定为孔子。其次,从言语特点看传《易》者当非孔子。帛书《缪和》《昭力》中的传《易》者在言语上不自信、底气不足,在与缪和等弟子对话时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唯恐僭越,而且在解答弟子疑问时,传《易》者与弟子言语拖沓,相互推诿。而孔子基于内心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言语上表现出高度的自信。又因孔子主张“言必有中”、反对“巧言”,所以在言语上具有直接、毫不客气的特点。这两种言语特点在《论语》、帛书《易传》中多有呈现。传《易》者和孔子在言语特点上,差异显而易见,故传《易》者...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从称谓看传《易》者非必为孔子
    (一)从“先生”的称谓看当非孔子
    (二)从“子”的称谓看非必为孔子
二、从言语特点看传《易》者当非孔子
    (一)传《易》者的言语特点
    (二)孔子的言语特点
    (三)传《易》者与孔子言语特点之对比
三、从思想看传《易》者当处于战国晚期
    (一)从《缪和》《昭力》法家思想看传《易》者当处于战国晚期
    (二)从《缪和》《昭力》儒家思想看传《易》者当处于战国晚期
四、从具有时代特色的词句看传《易》者当处于战国晚期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3896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96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