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前见思想的存在论意蕴
发布时间:2024-11-10 08:32
伽达默尔的前见概念更多地是在存在论这个层面上作为“人的有限性”这个意义来使用的。他所努力构建的解释学不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说明的程序,而是告诉人们前见始终在起着作用,在他的理论中被揭示的是整个人类经验世界的模式。伽达默尔认为,任何对于这种规定性的否认和对其进行摆脱的试图都是极其天真的行为。在这些前见起作用的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是一种深化了的自我理解,我们将能够通过永无休止的对话不断接近真理,他所认为的解释学也正应当是一门保证真理的学科。本文试图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前见概念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标识了近代认识论方法到现代存在论哲学的转变的关键性概念,再具体到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当中来说就是他对于前见的独特主张可以被看做是他进一步理论的逻辑起点,并且这种主张最终帮助他的解释学指向一种最广泛的普遍性:第二,前见概念在具有实践任务的解释学当中担任了种“解释学情境”的角色,哲学解释学和亚里士多德那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在这里交汇,存在论意义上的前见通过解释学的应用功能最终指向一种实践哲学。 本文首先回顾了前见在启蒙时代里是如何作为一种必须被清除的东西而存在的,接着说明了“历史主义困境”是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可...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近代认识论思潮统摄下的前见
1.1. 清除一切前见
1.2. 重构式的理解
1.3. 否定含义的前见作用范围的缩小
1.4. 前见内涵转变的契机:历史主义困境
1.4.1. “历史性”问题的提出
1.4.2. “体验”与客观性要求的矛盾
第二章 :前见内涵的转变
2.1. 存在论意义上的理解
2.2. 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循环”
2.3. 全新的前见对历史主义困境的意义
第三章:以前见概念为根基的哲学解释学
3.1. 澄清对前见的误解
3.1.1. 对前见的前见
3.1.2. 为权威和传统正名
3.2. 完满性的前把握
3.2.1. 前见与解释学的活动范围
3.2.2. 时间距离作为一种区分前见的被动标准
3.3. 前见开启理解的可能性
3.3.1. “解释学处境”作为一种前见
3.3.2. 作为共同视域的渊源和传统
3.3.3. 前见与视域融合
第四章 :作为“有限性”的前见与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
4.1. 作为人的历史性标志的前见
4.1.1. 贝蒂对前见的态度
4.1.2. 贝蒂对伽达默尔的批评
4.1.3. 伽达默尔的回应:前见与人的历史性问题
4.2. 解释学与实践哲学在前见这里交汇
4.2.1. 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的恢复
4.2.2. 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1773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近代认识论思潮统摄下的前见
1.1. 清除一切前见
1.2. 重构式的理解
1.3. 否定含义的前见作用范围的缩小
1.4. 前见内涵转变的契机:历史主义困境
1.4.1. “历史性”问题的提出
1.4.2. “体验”与客观性要求的矛盾
第二章 :前见内涵的转变
2.1. 存在论意义上的理解
2.2. 存在论意义上的“解释学循环”
2.3. 全新的前见对历史主义困境的意义
第三章:以前见概念为根基的哲学解释学
3.1. 澄清对前见的误解
3.1.1. 对前见的前见
3.1.2. 为权威和传统正名
3.2. 完满性的前把握
3.2.1. 前见与解释学的活动范围
3.2.2. 时间距离作为一种区分前见的被动标准
3.3. 前见开启理解的可能性
3.3.1. “解释学处境”作为一种前见
3.3.2. 作为共同视域的渊源和传统
3.3.3. 前见与视域融合
第四章 :作为“有限性”的前见与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
4.1. 作为人的历史性标志的前见
4.1.1. 贝蒂对前见的态度
4.1.2. 贝蒂对伽达默尔的批评
4.1.3. 伽达默尔的回应:前见与人的历史性问题
4.2. 解释学与实践哲学在前见这里交汇
4.2.1. 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的恢复
4.2.2. 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1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1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