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实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4 04:11
传统儒学发展到了明清之际,涌现出了一股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学术高潮——明清实学思潮。顾炎武(1613-1682)作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杰出代表,至今仍是广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与黄宗羲、王夫之共同被尊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但在以往的明清之际儒学研究中,其热点较长时期是集中于“三大儒”中的黄宗羲和王夫之,相比之下,顾炎武则较受冷落。顾炎武所生活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明清易代的动荡期。政治上,“党争”“民变”“边患”交杂在一起;经济上,江南商品经济发展良好,农业、手工业、商业转型,新兴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初步显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学术上,王学末流空疏之风与经世致用的现实需要背道而驰。于是,顾炎武等爱国学者直面现实问题,寻找“时代之问”的答案。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明末清初实学思潮、顾氏家族实学传统和江南复社实学风气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他自觉接受了“明体适用”思想,“重实事”与“重实证”,得到了顾氏家族优质的治学条件与言传身教,加入江南复社并在“抗清”活动中固化了爱国思想及民族气节。顾炎武实学思想主要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和经世观等四个方面,其内在相互关联,是一个颇为完整的内容体系。其...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二、国外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与创新之处
一、核心概念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来源
第一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明末清初的政治格局动荡不稳
二、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初步显现
三、王学末流的空疏之风盛行学界
第二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一、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
二、顾氏家族的实学传统
三、江南复社的实学风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顾炎武“天地皆气”的实学世界观
第一节 仁理论
一、“私”以“仁”为本
二、“性与天道在‘文行忠信’中”
第二节 理气论
一、“盈天地之间者,气也”
二、“非器则道无所寓”
三、“天地之气而人之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实学价值观
第一节 “救亡图存”的学术批判与反思
一、“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二、有志之士的学术批判与修正
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节 强调“明六经之指,通当世之务”
一、“道问学”以“尊德性”为前提
二、“学而知之”
三、“经学即理学也”
第三节 倡导“吾儒经世之用”
一、“求实用”而“不求名”
二、“厚民生,强国势”
三、“鉴往所以训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顾炎武“通经致用”的实学方法论
第一节 文章观:“文须有益于天下”
一、“士当以器识为先”
二、“教化人心”
三、经世之“文”
第二节 “明经”方法论
一、兼容并包:“博学于文”
二、思辨结合:“质之同志”
三、社会考察:“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
第三节 “经世”方法论
一、归纳演绎:据“经”论“理”
二、坚持原创:“采山之铜”
三、综合考证:“触类而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顾炎武“修己治人”的实学经世观
第一节 以“耻”为本的“修己论”
一、“廉耻观”:“行己有耻”
二、“义利观”:“先义后利”
三、“忠孝观”:“孝”为“忠”先
第二节 以“仁”为本的“治人论”
一、“民本观”:“共其利”
二、“众治观”:“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
三、“教化观”:“正人心,厚风俗”
四、“纪纲观”:“儒法合一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有耻”的伦理特征
二、“实证”的方法特征
第二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广师”:自我成就的“通儒之学”
二、“过渡”:推动宋明理学向清代朴学转变
三、“奠基”:为清代朴学奠定学术根基
第三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
二、开展实学实用的改革实践
三、传承顶天立地的为人为学
本章小结
余论
一、发展:汇聚了明清实学思潮的“精华”
二、局限:拘泥于封建专制体制的“改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本文编号:4026388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二、国外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与创新之处
一、核心概念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来源
第一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明末清初的政治格局动荡不稳
二、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初步显现
三、王学末流的空疏之风盛行学界
第二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一、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
二、顾氏家族的实学传统
三、江南复社的实学风气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顾炎武“天地皆气”的实学世界观
第一节 仁理论
一、“私”以“仁”为本
二、“性与天道在‘文行忠信’中”
第二节 理气论
一、“盈天地之间者,气也”
二、“非器则道无所寓”
三、“天地之气而人之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实学价值观
第一节 “救亡图存”的学术批判与反思
一、“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二、有志之士的学术批判与修正
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节 强调“明六经之指,通当世之务”
一、“道问学”以“尊德性”为前提
二、“学而知之”
三、“经学即理学也”
第三节 倡导“吾儒经世之用”
一、“求实用”而“不求名”
二、“厚民生,强国势”
三、“鉴往所以训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顾炎武“通经致用”的实学方法论
第一节 文章观:“文须有益于天下”
一、“士当以器识为先”
二、“教化人心”
三、经世之“文”
第二节 “明经”方法论
一、兼容并包:“博学于文”
二、思辨结合:“质之同志”
三、社会考察:“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
第三节 “经世”方法论
一、归纳演绎:据“经”论“理”
二、坚持原创:“采山之铜”
三、综合考证:“触类而通”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顾炎武“修己治人”的实学经世观
第一节 以“耻”为本的“修己论”
一、“廉耻观”:“行己有耻”
二、“义利观”:“先义后利”
三、“忠孝观”:“孝”为“忠”先
第二节 以“仁”为本的“治人论”
一、“民本观”:“共其利”
二、“众治观”:“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
三、“教化观”:“正人心,厚风俗”
四、“纪纲观”:“儒法合一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
第一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有耻”的伦理特征
二、“实证”的方法特征
第二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广师”:自我成就的“通儒之学”
二、“过渡”:推动宋明理学向清代朴学转变
三、“奠基”:为清代朴学奠定学术根基
第三节 顾炎武实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
二、开展实学实用的改革实践
三、传承顶天立地的为人为学
本章小结
余论
一、发展:汇聚了明清实学思潮的“精华”
二、局限:拘泥于封建专制体制的“改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本文编号:4026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2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