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康德根本恶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5-01-15 10:13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恶是什么”这个问题作苏格拉底式追问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虽然人们能够说出一种行为或者一个事件是恶的,但是对于恶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克服它这两个问题却缺少一种出于理性的概念性论述。思想史上对于恶有两种主张:一是坚持人性本恶;而另一种认为即使人性中有恶的品性,但依旧能够在道德上变成善的。康德所做的努力是调和这两种主张,他于1793年发表了《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想要以一种精细又深刻的话语去捕捉人们经验恶的行为背后的根据。康德认为,人因自由本性而具有善或者恶,前者被康德看作人的原始禀赋,并被具体化为三种禀赋:动物性禀赋、人性的禀赋和完全遵循道德法则的人格性禀赋;与善的禀赋不同,康德把恶理解为趋恶的自然倾向,它是就一般人性而言的,人心偶然受到自然倾向的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人的选择,这种自然倾向相对于其他族类来说只适用于人类群体,因此康德把它看作是人的本性,并且为这种自然倾向总结了三个原因,分别为:人性的脆弱、人心的不纯以及人心的恶劣,前两个原因可以被看作是无意之罪,最后一点才是真正的恶。康德亦把这种基于人心的恶劣而产生的恶称为“根本恶”,以幸福和道德的二元论...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人性恶
    1.1 对人性的经验追溯
        1.1.1 圣经中的“原罪”
        1.1.2 自然状态设定下的人性问题
    1.2 康德对善恶的理性考察
        1.2.1 道德法则为善恶的前提
        1.2.2 自由为善恶的根据
        1.2.3 严格论为善恶划分的立场
第2章 根本恶的可能性
    2.1 趋恶倾向
    2.2 根本恶的性质
    2.3 原罪说之重新解读
第3章 克服根本恶的可能性
    3.1 改恶向善之禀赋维度
    3.2 改恶向善的方式
        3.2.1 重建原初禀赋
        3.2.2 选择原初禀赋
    3.3 道德宗教
第4章 根本恶理论的影响与意义
    4.1 对康德根本恶理论的三种阐释立场
        4.1.1 否定的经验性论证
        4.1.2 肯定的经验性论证
        4.1.3 肯定的先验性论证
    4.2 根本恶的理论意义
        4.2.1 凸显人性的尊严
        4.2.2 对建立道德宗教的积极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4027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27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