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世仪理学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5-01-15 13:00
陆世仪被称之为明末清初之“真儒”,是尊朱辟王、崇实黜虚的民间理学先驱之一,其理学思想侧重于对性与天道的思辨,成为程朱理学由宋明至清代传承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陆世仪的人生历程,从本原的角度进行形而上的探讨,着重辨析其理、气、性概念,阐明其理学思想的本体论内核。 陆世仪的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兼习文武,欲登科入仕,创立功绩;第二阶段,他悟仁悟敬,欲成圣成贤,后来明朝灭亡,他怀着深厚的遗民情结,绝意仕途;第三阶段,他讲学著述,成就后学,并积极抗旱治水,救济百姓,在民间参与实践活动。 在陆世仪一生的学术活动中,他的理论旨趣在于性与天道。在天道方面,他主要探究理气问题,提出理本论。他认为理气皆为宇宙本原,理与气始终相合,理在气中但又理先于气。理与气是二物,但又合一,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奠基于所以然与所当然的贯通。所以然是理先于气,是事物之原因或依据;所当然是理在气中,是物物当然之则,二者贯通于事物之本性。本性既是原因,又是一物区别于外物的特性。据此,陆世仪批判了张载与罗钦顺等人的气本论。 在人性方面,陆世仪主张性兼理气,气质之性本善。...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结构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陆世仪的人生历程
2.1 习文武,入仕途,作英雄
2.2 进德修业,绝意仕途
2.2.1 进德修业
2.2.2 绝意仕途
2.3 成己成物,欲成大儒
2.3.1 为学交友
2.3.2 讲学授徒
2.3.3 积极入世
第3章 陆世仪的理气观
3.1 “所以然”与“所当然”
3.1.1 何谓“所以然”、“所当然”?
3.1.2 “理先于气”与“理在气中”
3.1.3 “即气是理”与“理与气决是二物”
3.1.4 “所以然”与“所当然”的贯通
3.2 “理之与气一而二,二而一”
3.3 批判气本论——以张载、罗钦顺为例
第4章 陆世仪“气质之性本善”的人性论
4.1 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
4.1.1 义理之性——人所同具之四端
4.1.2 性不离气质
4.1.3 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一而二,二而一
4.2 性善恶论
4.2.1 “中便是善,过不及便是恶”
4.2.2 气质之性本善
4.2.3 恶亦是理及恶的根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7427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选题意义
1.3 论文结构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陆世仪的人生历程
2.1 习文武,入仕途,作英雄
2.2 进德修业,绝意仕途
2.2.1 进德修业
2.2.2 绝意仕途
2.3 成己成物,欲成大儒
2.3.1 为学交友
2.3.2 讲学授徒
2.3.3 积极入世
第3章 陆世仪的理气观
3.1 “所以然”与“所当然”
3.1.1 何谓“所以然”、“所当然”?
3.1.2 “理先于气”与“理在气中”
3.1.3 “即气是理”与“理与气决是二物”
3.1.4 “所以然”与“所当然”的贯通
3.2 “理之与气一而二,二而一”
3.3 批判气本论——以张载、罗钦顺为例
第4章 陆世仪“气质之性本善”的人性论
4.1 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
4.1.1 义理之性——人所同具之四端
4.1.2 性不离气质
4.1.3 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一而二,二而一
4.2 性善恶论
4.2.1 “中便是善,过不及便是恶”
4.2.2 气质之性本善
4.2.3 恶亦是理及恶的根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7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2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