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知识论中的“被给予”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20:23
本文关键词:康德知识论中的“被给予”概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康德知识论中的“被给予”概念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康德认为,感性之所以具有决定知识基础的地位,正是由于感性及其表象从根本上是一种“被给予”,所以对理论理性的批判工作应该从“被给予”出发。根据康德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被给予”是知识论意义上的,它相较于以往的本体论哲学作出了重大转变,要求我们从主体的接受性上开始进行理性批判。另一方面,他肯定了“被给予”是外在于主体的东西对主体进行的独立作用在主体方面产生的,强调这种东西是外在于主体且独立于主体的,且主体只能按其原样加以承受与表象。除此之外,“被给予”概念与康德知识论中的众多概念有着复杂且深入的联系,其特殊意义贯穿了知识论的各个方面,是正确理解康德哲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主要对康德知识论中相关的概念与方法从“被给予”的角度做出剖析与解释,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揭示康德关于“被给予”问题的理论内涵,并讨论其对于康德哲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康德知识论中,“被给予”首先必然是来自于外部对象,而又不直接地作为对象本身,仅仅是与对象相关联,对象必然以“被给予”的方式为感觉质料提供实在性。时间与空间作为“被给予”的先天条件,具有严格的普遍性与必然性,而只靠经验永远无法得到普遍性与必然性。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显象仅仅是感性表象,应该认识到一方面作为经验对象的显象不是物自体,另一方面感性表象中包含有实在的经验质料。物自体作为“被给予”的最终来源是实在性的根本保证,“被给予”的获得必须以思想到那个不可分的作为其自身的物为前提。由于空间与时间是感性表象的先天直观形式,刺激作用则必然要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形式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被给予”既表示作为刺激来源的物自体的先验必然性,又表示作为显象的感性表象的经验实在性。最后从康德哲学体系上来讲,“被给予”不只是知识论的概念,而更是实践理性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康德哲学中的许多重大的基本概念,而在这众多的概念中,贯穿着从知识到价值的转化,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也就是说,有了“被给予”,纯粹理性才有可能向实践理性转变。
【关键词】:被给予 知识论 感性 显象 物自体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516.3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7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9-10
- 二、当前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10-15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基本结构15-17
- 第一章 “被给予”的提出与基本意义17-22
- 一、康德知识论的基本特点与要求17-18
- 二、“被给予”的特殊性18-20
- 三、“被给予”的实在性20-22
- 第二章 空间与时间与“被给予”22-32
- 一、并非“被给予”的表象22-23
- 二、空间与时间之区别于“被给予”23-26
- 三、空间与时间作为纯直观26-29
- 四、“被给予”对空间与时间的作用29-32
- 第三章 “被给予”的来源与物自体32-40
- 一、“被给予”来自物自体的刺激32-34
- 二、对象作为显象与物自体34-35
- 三、物自体在辩证论中的意义35-38
- 四、对物自体意义的总结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慧峰;;论康德的对象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2 曾怡;余s
本文编号:419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1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