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近思录》编纂与朱熹道体论思想

发布时间:2017-06-04 00:15

  本文关键词:《近思录》编纂与朱熹道体论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思录》成书于南宋,合朱熹、吕祖谦二人之力而成,回顾了北宋理学发展历程,梳理了理学发展的脉络。在内容选材上对北宋四子一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语录进行汇编,各卷内容语录编排次序上以周子为始,二程其次,张载为末。全书以“道体”为卷首,以“圣贤气象”为卷末,由形上到形下,由处己到治人,构架了一个内在严密与完整的逻辑体系。在编纂《近思录》的过程中,朱熹对道体论的思考也日益成熟。本文第一章主要论述《近思录》编纂背景与展开过程。第一节从理学入门之必须、回应佛教挑战之必须来论述《近思录》的编纂背景。朱熹和吕祖谦有感于四子著书广大宏博,遂摘录四子文献中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部分进行汇编,以便引领儒学新入门者,把握儒学基本方向。儒学须应对佛教对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挑战,借助儒学再造来弘扬中国本土人文观与延续道学传统。第二部分则从编纂过程中朱、吕二人关于“道体”讨论,编纂原则及编纂过程中吕祖谦的用力之处展开论述。朱熹与吕祖谦在编纂《近思录》过程中就编排次序与选材内容曾反复商谈与论辩。朱、吕二人虽为同时期理学代表人物,却有不同为学经历与理学认知。朱熹早年游于佛、老、道三家,后归于儒学,最终构建起宋明理学的基本规模;吕祖谦深受浓厚家学影响,观史书以见盛衰之迹,杂糅多家。其中,《近思录》卷一“道体”存还是不存及“道体”置于理学体系中何种地位的讨论成为了编纂过程中的焦点。朱熹原本因“道体”太过高深,不愿意将其放置在卷一,经过吕祖谦的坚持,最终朱熹也认可了这样的编排。另外,二人史学观、科举态度等观点不同也影响着《近思录》选材标准与内容的衡量。吕祖谦“史学经世”观并不得到朱子认可,朱熹认为其看史如同看人相打,只是表面功夫;对于科举,吕氏持赞成支持态度,朱子则认为科举是以欲诱人。他们二人具体为学观点的不同影响着《近思录》最终呈现的面貌。《近思录》的编纂是以朱熹为主、吕祖谦为辅完成的。《近思录》之编排与内容,也以朱子本人哲学与其道统观念为根据。本文第二章主要论述《近思录》中的朱熹道体论思想。第一,朱熹道体论思想沿袭了传统天人合一的命题,诠释和丰富了最高主宰“道体”的内涵与义理;第二, 《近思录》中朱熹道体论思想对形上道体加以重新整合与阐发,为传统性善论提供形上支撑,进而依此论述圣贤境界及为学、修养方法,凸显了儒家自然主义与实践主义特色,赋予“体用合一”以新内容诠释;第三,简要论述《近思录》中的朱熹形上道体论思想与社会治理模式。
【关键词】:理学体系 佛教 道体 人性 社会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4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选题原因11-12
  • 二、《近思录》版本流通及研究成果概述12-14
  • 1. 《近思录》版本流通12
  • 2. 《近思录》研究成果概述12-14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4-17
  • 1. 研究方法14-15
  • 2. 创新之处15-17
  • 第一章 《近思录》编纂背景与展开过程17-33
  • 一、《近思录》编纂背景17-22
  • 1. 理学入门之必须17-19
  • 2. 回应佛教挑战之必须19-22
  • 二、《近思录》编纂过程22-33
  • 1. 编纂中“道体”讨论23-26
  • 2. 编纂原则及朱、吕的讨论26-33
  • 第二章 《近思录》中的朱熹道体论思想33-45
  • 一、道体论与生生之理34-37
  • 二、道体论与朱子人性论37-41
  • 三、道体论与社会治理思想41-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勇强;;法用道体论主君——由“无为”到“君道”看韩非道法思想流变[J];大众文艺;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瑞娇;《近思录》编纂与朱熹道体论思想[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近思录》编纂与朱熹道体论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9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19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