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荀子》《管子》礼法思想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殊途同归:《荀子》《管子》礼法思想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春秋以降,思想家们根据各自的社会经历、学术背景和社会地位,提出了不同的治国安邦学说。战国中后期,思想家们的思想逐渐出现了合流的趋势,由“争鸣”而趋于“共鸣”。《荀子》与《管子》思想之趋同,反映出战国时期思想合流的“大势”。《荀子》与《管子》的思想起点是不同的,分别是天和道。“天”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天不仅是世间万物源泉,也是人在世间行为的依据。道是道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在道家思想体系中,道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和根本所在。经过《荀子》与《管子》对之前思想家天论、道论和各自天道观的改造,《荀子》与《管子》都将唯物主义思想贯彻到各自的天道观中,使二者在天道观上具有了趋同性,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合流趋势奠定了逻辑上和理论上的基础。《荀子》与《管子》在人性论上,逐渐趋向于一致性。《荀子》在承认人的基本欲求的前提之下,提出了“人性恶”。所谓的人性恶指的是过度的欲求。针对人性恶问题,《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思想,即是说,人性虽恶,但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人性的恶,是可以通过后天得到教化、得到规范而使之为善。《管子》并没有对人性的善恶做出定性,而且认可了人的基本欲求。《管子》一方面认为,人由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所产生的欲望是正常的;另一方面认为对人的欲望要加以引导,认为人的欲望要有个度,如果纵欲,就会物极必反,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危害。因此《管子》提出了趋利避害的人性论,并提出因利求治的思想。总之,《荀子》与《管子》均把欲望当做人性的主要内容,均提出了对欲望的引导疏通。《荀子》与《管子》最终在礼法层面达成了共识。从表面上看,《荀子》的礼法关系是以礼为核心的,而法居于从属的地位;《管子》的礼法思想,则是以法为核心,礼居于从属地位。但是,《荀子》思想体系中的礼,与之前儒家思想家阐述的礼相比多了一层含义:礼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工具,同时还具备了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则是法所具备的独特性。因此,在礼法关系上,《荀子》和《管子》具备了一致性,也即是说礼法最终指向都是强制性的“法”。《荀子》和《管子》隶属于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荀子》和《管子》在对之前儒家思想体系和之前道家思想体系的继承发展之后,在人性论方面,都将欲望作为人性的重要内容,并主张对其加以引导。在礼法关系上,《荀子》和《管子》则达成了共识,即是说,在礼法关系上,二者都最终指向了具有强制性的“法”。
【关键词】:《管子》 《荀子》 礼法合流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6;B22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绪 论10-22
- (一)选题意义10-11
- (二)学术综述11-19
- (三)本文旨趣19-22
- 二、《荀子》《管子》不同的思想起点:天人之分与道、气说22-42
- (一)两种学派的两种本体——对“天”的不同解读22-31
- (二)《荀子》《管子》对天、道的改造31-39
- (三)《荀子》《管子》天道观的一致性39-42
- 三、《荀子》《管子》趋于合流的人性论42-50
- (一)《荀子》的人性论42-46
- (二)《管子》的人性论46-48
- (三)《荀子》《管子》人性论的一致性48-50
- 四、《荀子》《管子》共同的思想指向:法50-64
- (一)《荀子》的礼法思想50-55
- (二)《管子》的礼法思想55-60
- (三)对《荀子》《管子》法指向的认知60-64
- 五、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1
- 一、古籍文献66
- 二、现代著作66-67
- 三、学术论文67-70
- 四、硕博学位论文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荀子》对偶运用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吴平;;读《荀子》札记[J];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谭学智;浅议《荀子》中的衍、脱、错文[J];玉溪师专学报;1987年02期
4 郝明朝;《荀子》引《诗》说[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新武;观境索义释《荀子》[J];语言与翻译;2003年03期
6 范春媛,贡贵训;试论《荀子》正文中的训诂[J];呼兰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鲁六;;读《荀子》札记[J];汉字文化;2006年06期
8 于峻嵘;;《荀子》训诂札记四则[J];语文研究;2007年04期
9 陈升;;《荀子》与“教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高小方;;《荀子》中的“故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新武;;《荀子》词义训解辨正[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于峻嵘;;《荀子》对比复句研究[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樊波成;;《荀子》旧注补正(《儒效篇》《王制篇》)[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红彦;宋刻珍本《荀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秦凌峰;解放区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强势[N];焦作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玉洁;《荀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宁;《论语》《荀子》文本思想的一致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齐冰;殊途同归:《荀子》《管子》礼法思想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4 薛霄琳;《荀子》辞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于江;《荀子》反义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忠辉;《荀子》专题论文成因探析[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杨莉娟;《荀子》文本中的语言学思想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曹玮;《姫文》人部字和《荀子》中从人字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刘献琦;《荀子》反义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董丽晓;《孔子家语》与《荀子》关系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殊途同归:《荀子》《管子》礼法思想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4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