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娜叶夫斯卡娅“辩证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5:01
本文关键词:杜娜叶夫斯卡娅“辩证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雷娅·杜娜叶夫斯卡娅是美国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潮中,杜娜叶夫斯卡娅开辟了一条不一样的批判路径,她把理论焦点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和中国,尤其是对苏联现实社会的实践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她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省、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批判,开始了属于她的哲学之路,即“辩证人道主义”。杜娜叶夫斯卡娅的“辩证人道主义”哲学不是从天而降的。她由于看到了苏联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国家本质,发现实现了无产阶级解放之后的工人和其他群体的不自由的现实,于是转向研究黑格尔辩证法,希望通过它对马克思理论的重新解释寻找到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理论依据。在这个过程中,“辩证人道主义”思想逐渐生长出来。本文首先分析了杜娜叶夫斯卡娅的革命辩证法的理论来源及其与“辩证人道主义”的关系,指出其理论来源可以追溯至黑格尔、马克思、列宁以及罗莎·卢森堡,革命辩证法所包含的“否定”、“主体”、“自由”等概念在杜娜叶夫斯卡娅的思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是论述杜娜叶夫斯卡娅的“辩证人道主义”理论的基本架构,主要是她的激进主体概念、劳动解放与无产阶级革命和“新激情与新力量”以及人类的总体解放思想;最后是探讨杜娜叶夫斯卡娅理论的走向归宿问题,指出其思想成就与不足。杜娜叶夫斯卡娅对群众主体的重视对于当下中国也有很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杜娜叶夫斯卡娅 辩证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 理论走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71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第一章 革命辩证法与“辩证人道主义”11-24
- 一、杜娜叶夫斯卡娅的“辩证人道主义”的理论来源11-18
- (一) 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与自由11-13
- (二)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与历史主体13-15
- (三) 列宁的革命辩证法与群众15-17
- (四) 罗莎·卢森堡的革命哲学与妇女解放17-18
- 二、杜娜叶夫斯卡娅的革命辩证法的内容18-21
- (一) 革命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运动18-19
- (二) 革命是实践与理论的统一的结果19-21
- (三) 人类的解放是一个由具体走向一般的过程21
- 三、革命辩证法与人道主义的关系21-24
- (一) 革命辩证法蕴含自由的向度21-22
- (二) 革命辩证法强调革命主体的作用22-24
- 第二章 “辩证人道主义”理论架构24-36
- 一、激进主体24-25
- (一) 自我运动的群众24-25
- (二) 失去生命力的“先锋队”25
- 二、无产阶级劳动解放与革命25-28
- (一) 异化劳动与劳动解放26-27
- (二) 无产阶级革命的两次否定27-28
- 三、“新激情与新力量”与普遍解放28-36
- (一) “我们的解放”与“我的解放”29
- (二) 总体的人类的普遍解放29-30
- (三) “新激情与新力量”30-36
- 第三章 “辩证人道主义”的理论走向36-47
- 一、杜娜叶夫斯卡娅“辩证人道主义”的理论特性36-37
- (一) 杜娜叶夫斯卡娅与卢卡奇:理论与实践的距离36-37
- (二) 杜娜叶夫斯卡娅与马尔库塞:积极与消极37
- 二、未实现的哲学承诺37-39
- (一) “无限”的革命主体尚未生成37-38
- (二) 对“先锋队”忽略的不现实性38-39
- 三、与现实的藕合39-47
- (一) “新激情与新力量”39-42
- (二) 对社会主义苏联的现实分析42-43
- (三) 对当前中国的启示43-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J];唯实;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杜娜叶夫斯卡娅“辩证人道主义”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4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