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双江“归寂”学说理论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6:17
本文关键词:聂双江“归寂”学说理论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聂双江 归寂 未发之中 良知本寂 主静 格物致知
【摘要】:聂双江是王阳明的弟子之一,后世学者将他与罗洪先并归为“归寂”派王学。聂双江针对王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现实需求,形成流于空梳、虚妄好玄之风,甚至被当时东林学派顾宪成批评为是“空”“混”之学的流弊,最终提出其“归寂”、“主静”的功夫论。聂豹的“归寂”学说是其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展,是针对当时阳明心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的匡正,在阳明后学中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学术组成部分。 本文将聂双江的思想学说研究放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之下,,与其老师王阳明以及同门王龙溪、邹守益等人的思想进行横向对比,同时从时间纵向上以聂双江哲学思想来源为切入点,把握其“归寂”思想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横纵结合整体而全面地展开对“归寂”学说的研究。文章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结合聂双江的从政治学经历对其思想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同时对阳明心学门人弟子的流派划分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简述“归寂”学说产生的理论来源;第三部分对“归寂”学说的理论核心以及修养方法展开论述;第四部分研究“归寂”学说的思想地位。
【关键词】:聂双江 归寂 未发之中 良知本寂 主静 格物致知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48.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9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6-7
- 1. 选题背景6
- 2. 选题意义6-7
-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7
- 1. 国外研究述评7
- 2. 国内研究术评7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7-8
- 1. 论文的研究思路7-8
- 2. 论文的结构框架8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8-9
- 1. 创新之处8
- 2. 不足之处8-9
- 一、 聂豹思想成长背景9-16
- (一) 阳明心学的发展衍变及阳明后学的流派划分9-11
- (二) 聂双江思想成长历程11-16
- 1. 思想发展初期(嘉靖五年之前)11-12
- 2. 思想发展中期(嘉靖五年至嘉靖十年)12-13
- 3. 思想发展后期(嘉靖十年以后)13-16
- 二、 “归寂”学说的思想来源16-21
- (一) 阳明心学16
- (二) 易学16-17
- (三) 朱熹理学17-18
- (四) 陈献章之学18-19
- (五) 道家思想19-21
- 三、 “归寂”学说理论体系及其与阳明心学的差异21-34
- (一) 以“未发之中”为理论基础21-24
- (二) 以“良知本寂”为理论核心24-27
- (三) 修养方法27-32
- 1. 主静修养27-30
- 2. 致知格物30-32
- (四) “归寂”学说与阳明心学的差异32-34
- 结论34-36
- 参考文献36-39
- 后记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亦;论阳明心学中的“未发之中”概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张新民;探寻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真实——王阳明心学视域下的静定、立诚与格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霞;明初理学向心学的演变[J];江淮论坛;2000年06期
4 张学智;论聂豹的归寂之学[J];孔子研究;1993年01期
5 刘小云;;试比较聂豹与邹守益的“致良知”说[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刘华丽;王门别支──论聂双江归寂之学及其在王学中的地位[J];学术月刊;1999年02期
7 钱明;阳明后学研究的回顾与瞻望[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彭国翔;阳明后学工夫论的演变与形态[J];浙江学刊;2005年01期
9 张卫红;;当下一念之别:阳明学现成良知之辨的关键问题——以王龙溪与聂双江、罗念庵的争论为中心[J];浙江学刊;2007年04期
10 杨国荣;论王门后学的归寂说[J];中州学刊;1989年02期
本文编号:992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99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