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接受美学与外国作品课堂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6 07:42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外国文学作品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外国作品的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很多,亟需探讨新的思路。接受美学理论在诞生之初本属于美学范畴,在发展过程中它在文学解读方面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为文学作品的解读带来了新思路,它重视读者的主体性地位,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本研究立足于接受美学理论,将其与外国作品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探寻解决当前问题的新的思路和方法。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探求教师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点进行外国作品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从理论、现实、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研究的必要性。同时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突出接受美学理论的适配性,展示研究的可行性。第二部分,相关理论依据。理论研究是进行实践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笔者介绍了接受美学理论的缘起、发展与基础理论观点,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认知需要、外国作品特质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外国作品教学的可行性,为接下来的研究打好基础。第三部分,外国作品教学现状。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研究,笔者了解了在中学课堂中外国作品课堂教学的现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于现状做出总结,并对于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归因,提出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教师对于外国作品重要性的认识欠缺、对于文本的解读陷于差异化固定化单一化以及现行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的影响。第四部分,接受美学指导下课堂教学策略探讨。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笔者将接受美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期待视野,学生中心、注重自我体验,知人论世、关注文本背景,师生参与、寻找空白点,开启想象、丰富第二文本五条策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接受美学理论与外国作品课堂教学的结合。第五部分,接受美学指导下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策略需要在实践之中检验其效果,理论应当在指导教学中展示价值,在这部分中,笔者将上述策略应用于诗歌、小说、戏剧三种富有代表性的文体进行教学设计构思,在实践之中观察其实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淋丽;;“品”“读”是照亮诗歌课堂的阳光——《当你老了》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16年Z3期

2 刘涛;;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J];文艺评论;2016年03期

3 刘涛;;伊瑟尔“召唤结构”的再认识[J];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4 李陆萍;李勇忠;;话语召唤结构中语词陌生化的认知修辞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5 耿起航;;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5年04期

6 王娜;;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召唤结构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6期

7 邱丹丹;;浅谈“知人论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李湛;;《哈姆雷特》复仇戏剧的魅力——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之读者反应理论解读[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3年01期

9 董广;;召唤结构:陌生化美学的新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徐牧;董广;;召唤结构:另一种陌生化美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建峰;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性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华英;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当代小说教改构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春晓;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梦瑶;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范春晖;接受美学与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马锐;接受美学视域下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教学多元解读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年

6 董志铭;秩序的中断与召唤结构的空白点之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裴雪飞;阅读期待理论在高中外国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8 王卉;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贾文娟;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燕;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典诗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61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61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8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