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7:28
【摘要】: 学习评价问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学校课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最困难的学科——数学而言,究竟应该评什么?怎样评?是本研究的立论基点。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第一章)。这一部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概括,并认为我国数学学习评价研究存在理论脱离实际,以及研究简单化的倾向。为此,本论文采取了以下的研究思路:首先,从理论上理清学习评价的发展性本质以及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问题(如学科特殊性问题)。其次,从我国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现状分析入手,反思数学学习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最后,立足于我国的现实,系统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便于教师操作的数学学习评价策略体系。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研究(第二、三章)。第二章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对学习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梳理:①学习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主体性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目的;②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评价各种正向作用的综合,在不同的学习评价活动中表现为不同的作用形式,而且只有以教/学的改进为中介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③学习评价的方法表现出了由经验性到科学化、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④学习评价改革与发展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了评价与教学的有机融合,重视了质性评定方法与量化评价方法相结合。 第三章则主要从数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出发,讨论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学习的实质,以及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从数学教育价值来看,数学学习评价必须着眼于数学教育的整体育人价值——促使人人都能学好数学,每个人学习他所需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数学水平。从数学学习的实质来看,数学学习主要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操作活动,我们不可能通过直接观察学生的思维活动来对其数学学习作出判断,而只能是采取一些间接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效果,可采用的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交流式评价。 第三部分:现实状况研究(第四章)。对于我国数学学习评价的现实,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结论主要有:①数学教师的目标意识淡薄;②教师对评价的概念认识不清;③改革的关键在于理念的具体落实,而不是理念本身;④在教师心目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制度、过重的教学负担、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过大的班级容量,是制约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四个主要因素;⑤学生总体上对数学学习以及数学学习评价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是考试与测验带给学生的消极感受大于积极感受。 第四部分:评价策略研究(第五、六章)。在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这一部分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评价与教学的关系,并对数学学习评价系统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重在数学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作为一个开放的反馈系统,数学学习评价必须与数学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将评价活动融入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真正发挥其对教学的导向与调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重点探讨了数学学习评价目标与评价任务的设计策略。概括地讲,数学学习评价目标设计,要从深入分析课程标准与教学材料着手,借助于目标分类技术,并采取概括性目标与具体行为样例相结合的陈述方式,才能实现评价目标的具体化与可测性。数学学习评价任务设计的关键点,则要确保评价任务形式与目标类型相匹配,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目标,应该选择适合的任务形式。 第六章重点探讨了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问题。①在数学课堂评价中,注意提问既要与欲考查的认知方式相匹配,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同时要运用各种手段(如检核表、轶事记录、学生笔记等)做好评价信息的收集工作。②利用数学作业进行评价时,关键则在于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以及学生自主性的发挥。③在数学考试方面,则要区分不同性质的考试,并尽量做到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开放性,从而淡化分数意识,重在促进学习的理解。④在数学学习评价实施的保障方面,要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从教案检查、作业检查与教师考核等方面确实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第五部分:研究的总结与展望(第七章)。在这一部分简要概括了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研究缺陷;同时还就数学学习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或进一步探索的研究主题,如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的实证性研究,数学差生评价问题以及数学教育目标评价问题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素容;孙太群;;英语课堂提问的评价策略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谢芳;;评价策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5期

3 黄春燕;教师多元评价策略之我见[J];基础教育;2005年09期

4 柯可;;管理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9期

5 张莹;张秀琦;刘东芝;;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6 王煊;;作文评价策略浅谈[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7 李猛;刘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展示的有效性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8 夏继梅;;基于过程评价策略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6期

9 徐雪;;好“语”知时节,润“生”细无声——新课程语文评价策略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赵紫辉;;作文发展性评价策略及实施要求[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兴;;网络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判探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兴;;网络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判探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兴;;网络英语教学模糊综合评判探讨[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刘岗;孙名符;;数学学习评价的现状与思考[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桂兰;;管理策略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陈畅;吴宏伟;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李耿;;基于组效关系的中药质量评价策略[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林伯香;;静校正的评价策略[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高梅花;;基于网络教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策略[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宋彬;;肝硬化结节CT/MRI检查策略[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立彪;刘磊;;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编译原理教学改革探索[A];2005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溪海燕;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N];大连日报;2007年

2 双辽市那木乡中心校 姜春宇;让幼苗在阳光下成长[N];吉林农村报;2005年

3 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王立斌;完善评价策略 活跃语文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魏立金 高青县花沟镇榆林小学;在学生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N];淄博日报;2009年

5 汤荷英;发现每位师生的闪光点[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田三义;用师爱感化后进生[N];甘肃日报;2008年

7 崆峒区西大街小学 赵惠琴;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初探[N];平凉日报;2006年

8 霍力岩;全球化视野 本土化行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唐波邋孟庆平;尊重学生个性 构建和谐课堂[N];济宁日报;2007年

10 陈秀玲 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多措并举 促进学生发展[N];淄博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陈民科;人力资源公文筐测验与效度验证:基于内隐评价策略的思路[D];浙江大学;2003年

4 张奕奎;SLA管理关键技术及其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王天华;新闻语篇中的隐性评价与动态读者定位[D];山东大学;2008年

6 杜秀芳;中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影响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超勇;基于自然启发式算法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达亮;发动机整车匹配中的振动噪声识别与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凯峰;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评价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商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策略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苏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永;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吴海燕;基于新课标的数学学习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圣英;基于教师主体的中学数学学习元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东华;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志华;公约式评教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付传姝;初中生数学作业发展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艳军;运用评价策略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3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53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d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