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02:36
“非连续性文本”是由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组织(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 PISA)于 2000 年提出的一种文本形式。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该概念进行了引介,使得此类文本正式进入中国语文教育的视野中。非连续性文本是以图表、图文、纯文字等符号为载体,在篇章结构上不连续但具有完整意义的图类、表类、单类、文段组合类材料。该文本在形式上有着间断性与整体性的特点,在内容上有着简洁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在功能上有着实践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在高中阶段教授非连续性文本,有益于丰富阅读教学文本类型、促进语文课程生活化、加强学科之间融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随着语文教育界对非连续性文本重视程度的增加,非连续性文本的相关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为一手资料,对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现状展开了调查。通过梳理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分布情况,发现此类文本在教材中存在着数量少、类型单一、文本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向高中师生展开网络问卷调查,发现在现阶段高中语文非...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PISA考试对国内阅读教学的启示
(二) 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 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
(四) 时代对全面阅读能力的诉求
二、研究现状
(一) 文献数量
(二) 文献类型
(三) 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非连续性文本理论概述及其教学价值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一) PISA阅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二) 语文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一) 形式上:间断性与整体性
(二) 内容上:简洁性与复杂性
(三) 功能上:实践性与生活化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
四、非连续性文本在高中的教学价值
(一) 丰富阅读教学文本类型
(二) 促进语文课程生活化
(三) 加强学科之间融合
(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三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分布情况
(一) 非连续性文本数量少、类型单一
(二) 非连续性文本分布不均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一) 师生对概念理解模糊
(二) 教学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三) 缺乏系统的方法与策略指导
三、高考中非连续性文本考察情况
(一) 考察内容的片面性
(二) 考察标准的模糊性
四、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一) 教考关系的制约
(二) 课标定义、要求模糊
(三) 教师教学意识不足
(四) 学生阅读和训练不足
第四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一、厘清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要求
二、开发教学素材,丰富课程资源
(一) 重视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二) 整合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
(三) 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资源
(四) 活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三、给予方法指导,挖掘训练途径
(一) 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二) 辅助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四、规范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一) 选取生活化与情境化的评价内容
(二) 将学生、教师、家长纳入评价主体
(三) 依据PISA的阅读评估框架制定评价标准
(四) 运用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法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48807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PISA考试对国内阅读教学的启示
(二) 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 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
(四) 时代对全面阅读能力的诉求
二、研究现状
(一) 文献数量
(二) 文献类型
(三) 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非连续性文本理论概述及其教学价值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一) PISA阅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二) 语文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一) 形式上:间断性与整体性
(二) 内容上:简洁性与复杂性
(三) 功能上:实践性与生活化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
四、非连续性文本在高中的教学价值
(一) 丰富阅读教学文本类型
(二) 促进语文课程生活化
(三) 加强学科之间融合
(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三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分布情况
(一) 非连续性文本数量少、类型单一
(二) 非连续性文本分布不均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一) 师生对概念理解模糊
(二) 教学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三) 缺乏系统的方法与策略指导
三、高考中非连续性文本考察情况
(一) 考察内容的片面性
(二) 考察标准的模糊性
四、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一) 教考关系的制约
(二) 课标定义、要求模糊
(三) 教师教学意识不足
(四) 学生阅读和训练不足
第四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
一、厘清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要求
二、开发教学素材,丰富课程资源
(一) 重视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二) 整合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
(三) 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资源
(四) 活用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三、给予方法指导,挖掘训练途径
(一) 主体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二) 辅助型非连续性文本教学
四、规范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一) 选取生活化与情境化的评价内容
(二) 将学生、教师、家长纳入评价主体
(三) 依据PISA的阅读评估框架制定评价标准
(四) 运用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法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148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14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