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02:40
  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广大中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社团生活不仅日益成为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已成为中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日常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中学生社团生活的实际出发,努力真实呈现和描绘当前中学生社团生活的全貌。探讨社团生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明晰社团生活对于中学生个性、自主、领导力和社会化发展等的教育价值。观察和了解中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在管理制度、设施保障、经费支持、评价激励等方面的现状。认真研究影响中学生社团开展的学校领导决策、教师指导、家长态度等各种因素。思考和探究中学生参与社团生活的各种动机和想法,考察和了解中学生在社团生活中的交往与互动。通过系统分析,厘清当前中学生社团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学生社团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可资借鉴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中学社团发展的改进策略,增强对中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指导意义。论文从单一课堂生活对中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价值缺失出发,...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走出课堂生活的界域
        (一) 课堂生活的限度
        (二) 超越课堂生活的疆界
    二、研究视野中的中学生社团生活
        (一) 相关研究概述
        (二) 本研究的立场与路线
第一章 中学生社团的性质与功能
    一、中学生社团的发展
        (一) 国外中学生社团的历史与发展
        (二) 我国中学生社团的历史与发展
    二、学生社团及其性质
        (一) 学生社团的内涵界定
        (二) 中学生社团的性质
    三、中学生社团的功能与使命
        (一) 革命时期的学生社团
        (二) 当代和平时期的学生社团
    四、中学生社团生活的教育价值
        (一) 自主与责任
        (二) 民主、合作与领导力
        (三) 个性与社会性
第二章 中学生社团生活的运营
    一、中学生社团的产生与成立
        (一) 社团的成立与组建
        (二) 社团的纳新与宣传
    二、社团活动的日常管理
        (一) 社团活动计划的制定
        (二) 社团活动时间与场地安排
    三、社团活动资源的获得
    四、社团活动课程化探索
        (一) 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践探索
        (二) 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反思与改进
    五、社团活动的激励与评价
第三章 中学生社团生活的主体
    一、参与性主体
        (一) 社团负责人
        (二) 社团成员
    二、支持性主体
        (一) 校长
        (二) 指导教师
        (三) 家长
    三、社团生活过程的主体互动分析
        (一) 中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分析
        (二) 社团生活中的同辈群体及其影响
        (三) 社团生活中的交往与互动
        (四) 社团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与情意发展
第四章 中学生社团生活的优化
    一、中学生社团生活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 社团指导“越位”与“不到位”
        (二) 社团活动形式化、娱乐化
        (三) 社团服务社会意识弱
    二、中学生社团生活的优化与培育
        (一) 加强对中学生社团的宏观引导
        (二) 强化中学生社团的实践性
        (三) 中学生社团的培育与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由“社团人”走向“社会人”
附录
    (一) 中学生社团调查问卷
    (二) 中学生社团访谈提纲(学生卷)
    (三) 中学生社团访谈提纲(社团负责人卷)
    (四) 中学生社团访谈提纲(指导教师卷)
    (五) 中学生社团访谈提纲(团委书记卷)
    (六) 中学生社团访谈提纲(校长卷)
    (七) 美国西州立高中社团调查问卷(1946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生组织的教育价值[J]. 陈桂生.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05)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辨析——对实践现象的回应[J]. 李树培.  全球教育展望. 2007(01)
[3]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6(10)
[4]课程人的社会责任何在[J].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06(09)
[5]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启示[J]. 马超.  比较教育研究. 2006(08)
[6]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J]. 叶澜.  教育研究. 2006(08)
[7]学生社团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J]. 许齐芳,奕德泉.  党史文苑. 2006(16)
[8]区隔与脱域——学校空间管理的社会学分析[J]. 石艳.  教育科学. 2006(04)
[9]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关系研究[J]. 陈瑞瑞,牛秀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6)
[10]个人知识与人本教育观透析——波兰尼《个人知识》合法性的一种阐述[J]. 舒志定.  比较教育研究. 2006(07)

硕士论文
[1]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的理念创新与实践策略[D]. 徐小红.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 欧阳大文.湖南师范大学 2007
[3]上海市历城中学动漫社团发展研究[D]. 钱东兴.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研究[D]. 张小莉.中南大学 2005
[5]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 胡小兵.武汉大学 2005
[6]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性思考[D]. 杨宝忠.东北师范大学 2004
[7]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D]. 丁建洋.辽宁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3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223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