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性别刻板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4 15:13
性别平等一直是国际关注的一个社会话题。性别平等的呼声一直都存在着,在性别平等的社会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教育中的性别刻板现象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研究运用调查和访谈法从教师对学生的特质认定、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与约束、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定、教师对学生的工作分配、教师对学生的职务选派和师生互动六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教师对与自身的性别刻板水平评价与学生所感知到的教师性别刻板行为有差异,教师普遍自我评价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性别刻板现象不明显,但学生感知教师普遍存在性别刻板,并且教师群体自身的内部结构也存在差异;长期的单一的工作使得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容易形成性别刻板心理,年纪越大的教师性别刻板现象越明显;不同的学科特点使教师形成性别刻板心理,教师受学科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的影响形成相应的性别刻板心理;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缺失导致师生性别平等意识不够强烈。基于以上研究为了改善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发展现状,给出了以下建议:教师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应接受多元化的价值观;构建性别平等的家庭;构建性别平等的学校;强化师范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意识教育。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不同职业的性别构成(%)
中学教师性别刻板水平频率分布直方图
小学教师性别刻板水平频率直方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公平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互动中性别差异研究[J]. 竺金飞,朱金燕. 基础外语教育. 2017(06)
[2]师生互动中的性别效应[J]. 曲燕,佐斌. 青年研究. 2014(06)
[3]性别刻板印象与儿童发展初探[J]. 孙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02)
[4]也谈如何改变性别刻板印象[J]. 张玫玫,上官芳芳,王瑾. 中国性科学. 2010(08)
[5]区域文化与区域刻板印象的心理学研究范式[J]. 付红珍. 社会心理科学. 2010(05)
[6]课堂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J]. 刘佳. 民办教育研究. 2009(06)
[7]掩藏在女童教育公平下的不公平——从性别刻板印象角度探讨[J]. 杨宝忠,石燕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1)
[8]课堂评价语言与性别差异[J]. 郭春苗,朱小军. 文学教育(下). 2009(02)
[9]性别角色与性别角色观的研究现状[J]. 庆海涛. 文教资料. 2008(31)
[10]浅议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J]. 孙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06)
博士论文
[1]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女教师身份困境研究[D]. 唐文焱.四川师范大学 2018
[2]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连淑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反性别刻板印象对性取向判断的影响[D]. 张倩.江西师范大学 2016
[2]女大学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男性刻板效应[D]. 马丽叶.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及启示研究[D]. 刘一博.长春师范大学 2015
[4]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互动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 皇甫亚楠.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教育公平视野下农村中学课堂环境中性别差异研究[D]. 孔红琴.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高师学生性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周晓影.长春师范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342698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0年不同职业的性别构成(%)
中学教师性别刻板水平频率分布直方图
小学教师性别刻板水平频率直方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公平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互动中性别差异研究[J]. 竺金飞,朱金燕. 基础外语教育. 2017(06)
[2]师生互动中的性别效应[J]. 曲燕,佐斌. 青年研究. 2014(06)
[3]性别刻板印象与儿童发展初探[J]. 孙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02)
[4]也谈如何改变性别刻板印象[J]. 张玫玫,上官芳芳,王瑾. 中国性科学. 2010(08)
[5]区域文化与区域刻板印象的心理学研究范式[J]. 付红珍. 社会心理科学. 2010(05)
[6]课堂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分析[J]. 刘佳. 民办教育研究. 2009(06)
[7]掩藏在女童教育公平下的不公平——从性别刻板印象角度探讨[J]. 杨宝忠,石燕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1)
[8]课堂评价语言与性别差异[J]. 郭春苗,朱小军. 文学教育(下). 2009(02)
[9]性别角色与性别角色观的研究现状[J]. 庆海涛. 文教资料. 2008(31)
[10]浅议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J]. 孙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06)
博士论文
[1]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女教师身份困境研究[D]. 唐文焱.四川师范大学 2018
[2]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连淑芳.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反性别刻板印象对性取向判断的影响[D]. 张倩.江西师范大学 2016
[2]女大学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男性刻板效应[D]. 马丽叶.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及启示研究[D]. 刘一博.长春师范大学 2015
[4]教育公平视角下小学课堂互动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 皇甫亚楠.南京师范大学 2014
[5]教育公平视野下农村中学课堂环境中性别差异研究[D]. 孔红琴.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高师学生性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周晓影.长春师范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342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34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