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MKT视角下同课异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19 14:43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正如陶行知先生历来强调的,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进而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各行各业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发现、改进、提高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和途径,也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门问题。而同课异构作为一种基于基础教学的教研活动,因其对教材的挖掘、知识点的运用、学情的掌握等要求较高,使得同课异构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方法。因此,了解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探寻和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本文以Ball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Mathe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MKT)”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试图从“学科教学知识”下的三个维度(“内容与课程知识KCC”,“内容与学生知识KCS”和“内容与教学知识KCT”)对两节同课异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案...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之调查研究[J]. 徐章韬,顾泠沅.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4)
[2]新教师专业发展:从师徒带教走向专业学习社群[J]. 宋萑. 外国教育研究. 2012(04)
[3]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有效性审视[J]. 李晓洁.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1(03)
[4]职前教师数学知识准备现状的调查研究[J]. 吴骏,黄刚,熬艳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5]同课异构:一种有效的教育比较研究方式[J]. 陈瑞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0(01)
[6]从“师徒带教”到“团队成长”——基于上海市部分新教师专业成长调研的思考[J]. 王洁.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4)
[7]对“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 李庆社.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08)
[8]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 李云吾. 浙江教育科学. 2007(05)
[9]“同课异上”——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 黄敏洁,刘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08)
[10]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 顾泠沅,王洁. 上海教育科研. 2004(02)
博士论文
[1]职前数学教师的MKT现状及发展研究[D]. 庞雅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师范生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之研究[D]. 徐章韬.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D]. 董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同课异构”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D]. 赵轲菊.苏州大学 2017
[2]MKT视角下师范生导数知识的调查研究[D]. 高翔.扬州大学 2016
[3]“同课异构”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D]. 方莉.苏州大学 2014
[4]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D]. 何杰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研究[D]. 杨垚.四川师范大学 2011
[6]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同课异构研究[D]. 朱玉金.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课异构教研形式案例研究[D]. 杨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式研究[D]. 杨长峰.中南民族大学 2008
[9]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D]. 刘昀.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01803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之调查研究[J]. 徐章韬,顾泠沅. 全球教育展望. 2014(04)
[2]新教师专业发展:从师徒带教走向专业学习社群[J]. 宋萑. 外国教育研究. 2012(04)
[3]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有效性审视[J]. 李晓洁.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1(03)
[4]职前教师数学知识准备现状的调查研究[J]. 吴骏,黄刚,熬艳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5]同课异构:一种有效的教育比较研究方式[J]. 陈瑞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0(01)
[6]从“师徒带教”到“团队成长”——基于上海市部分新教师专业成长调研的思考[J]. 王洁.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4)
[7]对“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 李庆社.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08)
[8]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J]. 李云吾. 浙江教育科学. 2007(05)
[9]“同课异上”——提升常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 黄敏洁,刘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08)
[10]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 顾泠沅,王洁. 上海教育科研. 2004(02)
博士论文
[1]职前数学教师的MKT现状及发展研究[D]. 庞雅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师范生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之研究[D]. 徐章韬.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D]. 董涛.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同课异构”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D]. 赵轲菊.苏州大学 2017
[2]MKT视角下师范生导数知识的调查研究[D]. 高翔.扬州大学 2016
[3]“同课异构”对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研究[D]. 方莉.苏州大学 2014
[4]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D]. 何杰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途径研究[D]. 杨垚.四川师范大学 2011
[6]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同课异构研究[D]. 朱玉金.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课异构教研形式案例研究[D]. 杨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模式研究[D]. 杨长峰.中南民族大学 2008
[9]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D]. 刘昀.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01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0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