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问题串”是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开始进行问答式的教学,如今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类教学活动。而从某种角度来说问答式教学就是“问题串”教学的雏形。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对“问题串”的教学设计及应用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对石家庄市四所中学450名学生的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听课,并对部分学生与教师进行了访谈。经分析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发现:(1)以老师为主体的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根深蒂固;(2)学生依然习惯被动地做学习的客体;(3)教师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缺乏一些教学上的认识与经验。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将“问题串”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之中,对数学“问题串”教学设计进行如下几方面研究:(1)探讨了“问题串”设计应遵循目的性、精细性、科学性的原则;(2)提出在“问题串”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设计要有层次,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具有连续性,要体现启发性等策略;(3)在数学“问题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升思想认识、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态度、增长知识经验;(4)进行了“问题串”教学方式在概念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复习课教学中的有效案例分析。基于以上问卷调查、教师授课情况以及案例分析,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1)“问题串”教学方式可以优化数学课堂结构;(2)“问题串”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3)“问题串”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4)“问题串”教学设计应注意课型的不同;(5)“问题串”教学应加强师生问题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串 案例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1.3 研究问题12
- 1.4 研究基础12-14
- 1.4.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12
- 1.4.2“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理论12-13
- 1.4.3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13
- 1.4.4 变式教学理论13-14
- 2 文献综述14-19
- 2.1“问题串”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2“问题串”教学文献综述15-16
- 2.2.1 国内外文献综述15
- 2.2.2 文献研究15-16
- 2.3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分析16-17
- 2.4 数学“问题串”教学的基本内涵研究17-19
- 3 研究方法与设计19-21
- 3.1 研究思路19
- 3.2 研究方法19
- 3.3 研究目的19
- 3.4 研究对象19-20
- 3.5 研究工具20-21
- 4 现状调查与分析21-25
- 4.1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使用21
- 4.2 调查问卷分析与研究21-23
- 4.3 访谈情况分析与研究23-24
- 4.4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24-25
- 5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设计探究25-53
- 5.1“问题串”设计应遵循的原则25-29
- 5.1.1 目的性原则25
- 5.1.2 精细性原则25-27
- 5.1.3 科学性原则27-29
- 5.2 高中数学“问题串”设计的策略29-34
- 5.2.1“问题串”的设计要有层次29-31
- 5.2.2“问题串”的设计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1-32
- 5.2.3“问题串”的设计应具有连续性32-33
- 5.2.4“问题串”的设计要体现启发性33-34
- 5.3 数学“问题串”教学建议34-36
- 5.3.1 提升“问题串”教学思想认识34-35
- 5.3.2 改进数学“问题串”教学方式35
- 5.3.3 改变数学“问题串”教学态度35-36
- 5.3.4 增长“问题串”教学知识经验36
- 5.4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36-40
- 5.4.1 概念教学中“问题串”教学案例36-37
- 5.4.2 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串”教学案例37-39
- 5.4.3 复习课教学中“问题串”教学案例39-40
- 5.5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案例展示40-53
- 5.5.1 案例 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40-49
- 5.5.2 案例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49-53
- 6 实施效果分析与研究53-55
- 6.1 研究过程说明53
- 6.1.1 研究对象53
- 6.1.2 实施过程53
- 6.1.3 实施时间53
- 6.2 数学“问题串”教学实施效果分析53-55
- 6.2.1 教学成绩效果分析53-54
- 6.2.2 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喜欢程度分析54
- 6.2.3 学生对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情况分析54-55
- 7 研究结论与建议55-58
- 7.1 结论与建议55-56
- 7.1.1 结论55
- 7.1.2 建议55-56
- 7.2 思考与展望56-58
- 7.2.1 反思56
- 7.2.2 展望56-58
- 附录58-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宏;我的教学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项丽华;论教学艺术的几个基本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3 高凌飚;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下)[J];学科教育;2002年11期
4 赵卿敏;课程观与教学观的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5 成尚荣;从学习出发:教育教学的回家之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7期
6 汪青松;试论新世纪名师的教学风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3期
7 张瑞祥,徐庆俊;关于“度”的教学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0期
8 晓谕;中国需要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9 谢延龙;生命与教学[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韦娜;教学观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平;;新型教学观建立的途径与策略[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王腾飞;杜锦丽;;建立大扶放教学观 推进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何成宏;;教学思想十问[A];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论文集[C];2005年
4 刘炳德;;我的教学观[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5 潘云凤;;如何使写作教学更加完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6 许磊;燕良轼;;缄默知识视域下教师错误教学观的转变[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传燧;;孔子“学习中心”教学论思想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叶长龙;;以创新教育为核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9 王炳梅;;教师教学小议[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张春霞;;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小学副校长 李明新;提升价值是有效教学的崭新追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吴江市教育局;关于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意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樟树市永泰初中 杨毕 张艳芳;搞好教学创新的几个必要条件[N];宜春日报;2007年
4 西南大学副校长 陈时见;高校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5 德格县城关小学 西珍;谈新课改后民族地区应怎样进行教学[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6 ;语文课应适时进行教学反思[N];安康日报;2010年
7 河南省临颍一高 董晓杰;浅谈现代教学观[N];学知报;2010年
8 山东省宁阳县鹤山乡中心小学 孙焕荔;主体要发挥,个性要发展[N];学知报;2011年
9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黄兆全 陕西省汉中中学副校长;在教学展示和体验中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菊;走向主体间性的生存——教学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健康;教学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陆明玉;教学论发展的方法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健;教学实践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郑和;追寻生命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巍厦;论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邹景超;研究分析建构教学观念与数学教学技能的转化[D];延边大学;2015年
3 孟祥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课的有效教学[D];渤海大学;2015年
4 黄红云;白族文化在大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谭洪岩;延吉市第七中学语文“生本”教学的现状调g敕治鯷D];延边大学;2015年
6 孙莲;基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微课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颜小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现状的调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贡静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改写”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张军岩;新疆预科教育成语教学调查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5年
10 张羽;小学游戏性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