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8 08:34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倡导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政治觉悟较高,结构比例均衡稳定的教师队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更是不容小觑,而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隐性流失现象,使得教师队伍不稳定及师德师风堪忧,这对学校整体教学秩序的维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尤其在城市中小学校中此种现象愈发明显。因此,深入研究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问题,并找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对甘肃省C市8所中小学校教师进行实地调查,首先集中调查教师隐性流失的现状,主要包括教师隐性流失的特征,表现形式和类型。特征具体分为,教师隐性流失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隐性流失意愿随教龄发生改变,高学历青年教师更易发生隐性流失,男性青年教师隐性流失意愿更高,中学青年教师隐性意愿更强。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社会兼职,培训机构授课,有偿家教,金融投资等方面。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类型包括三种,分别是教师教...
【文章来源】: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1.3.5 研究区域的选择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城市
2.1.2 教师显性流失
2.1.3 教师隐性流失
2.1.4 青年教师
2.2 理论基础
2.2.1 推拉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3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研究假设
3.1.2 调查工具
3.1.3 调查对象
3.1.4 调查实施
3.2 甘肃省C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现状调查结果
3.2.1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
3.2.2 教师隐性流失意向
3.3 甘肃省C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特征
3.3.1 教师隐性流失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
3.3.2 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意愿随着教师教龄而改变
3.3.3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隐性流失意愿较强
3.3.4 男性教师隐性流失意愿高于女性教师
3.3.5 中学教师隐性流失意愿高于小学教师
3.4 甘肃省C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类型
3.4.1 教师教育教学精力涣散型
3.4.2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停滞且转移型
3.4.3 教师教育教学价值观淡化型
4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产生的负面影响
4.1 对于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4.1.1 教师整体社会声望下降
4.1.2 与和谐教育的理念相悖
4.1.3 加剧教师资源的分布不均
4.2 对于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4.2.1 学校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4.2.2 教师队伍人心涣散引发“循环式”教师隐性流失
4.3 对于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
4.3.1 剥夺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
4.3.2 课内外学习主次颠倒
4.3.3 师生关系异化
4.4 对于教师自身的负面影响
4.4.1 有损教师身体健康
4.4.2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
5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教师待遇因素
5.1.1 工资待遇低生活需求无法保证
5.1.2 福利待遇缺失安全需求无法保证
5.1.3 隐性流失获得更高收益
5.2 工作环境因素
5.2.1 工作压力大
5.2.2 工作环境差
5.3 学校管理因素
5.3.1 管理观念落后
5.3.2 管理方法机械死板
5.3.3 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整
5.4 教师培训因素
5.4.1 培训机会较少
5.4.2 培训方式单调
5.4.3 培训实效性低
5.5 教师自身因素
5.5.1 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及专业化发展
5.5.2 教师职业价值观发生改变
5.5.3 家庭因素制约
6 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对策建议
6.1 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6.2 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师培训体制
6.3 更新建立学校管理体制
6.4 减少教师工作压力整顿教师工作环境
6.5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中学教师隐性流失对教育的冲击及其应对[J]. 王凌霞,王开琳,马雪玉. 教学与管理. 2017(04)
[2]苏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隐性流失的原因分析[J]. 木艳,章艳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2)
[3]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与规避探究[J]. 刘娟娟,张翔. 教学与管理. 2015(32)
[4]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与规避对策探究[J]. 刘娟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5]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周钧. 教师教育研究. 2015(01)
[6]基于翻转课堂的“国培计划”培训模式探究——以天水师院“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 邵晓霞.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01)
[7]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基于推拉理论的托达罗修正模型[J]. 张坤.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07)
[8]关于提高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以吉林省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 宋海英,陈睿. 教育探索. 2011(10)
[9]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满意度调查与思考[J]. 罗儒国,王姗姗. 现代教育管理. 2011(05)
[10]正视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J]. 樊香兰. 中国农业教育. 2010(06)
博士论文
[1]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D]. 鲍同梅.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教师成长研究[D]. 赵昌木.西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高职院校教师“隐性流失”研究[D]. 郭玲.青海师范大学 2013
[2]四川省二线城市高校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D]. 李博.四川师范大学 2013
[3]城市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杜庆燕.河南大学 2012
[4]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D]. 周盈.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D]. 余时中.华中师范大学 2010
[6]美国防制教师隐性流失的教师教育策略研究[D]. 姜蕾.中南大学 2009
[7]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D]. 张谦.中南大学 2009
[8]大众媒体中的教师形象研究[D]. 刘红.西南大学 2009
[9]中学教师需要特征及激励管理研究[D]. 毕铁居.重庆大学 2007
[10]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李腾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2532
【文章来源】: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1.3.5 研究区域的选择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城市
2.1.2 教师显性流失
2.1.3 教师隐性流失
2.1.4 青年教师
2.2 理论基础
2.2.1 推拉理论
2.2.2 需要层次理论
3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研究假设
3.1.2 调查工具
3.1.3 调查对象
3.1.4 调查实施
3.2 甘肃省C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现状调查结果
3.2.1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
3.2.2 教师隐性流失意向
3.3 甘肃省C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特征
3.3.1 教师隐性流失主体以青年教师为主
3.3.2 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意愿随着教师教龄而改变
3.3.3 高学历的青年教师隐性流失意愿较强
3.3.4 男性教师隐性流失意愿高于女性教师
3.3.5 中学教师隐性流失意愿高于小学教师
3.4 甘肃省C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类型
3.4.1 教师教育教学精力涣散型
3.4.2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停滞且转移型
3.4.3 教师教育教学价值观淡化型
4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产生的负面影响
4.1 对于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4.1.1 教师整体社会声望下降
4.1.2 与和谐教育的理念相悖
4.1.3 加剧教师资源的分布不均
4.2 对于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4.2.1 学校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4.2.2 教师队伍人心涣散引发“循环式”教师隐性流失
4.3 对于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
4.3.1 剥夺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
4.3.2 课内外学习主次颠倒
4.3.3 师生关系异化
4.4 对于教师自身的负面影响
4.4.1 有损教师身体健康
4.4.2 制约教师专业发展
5 甘肃省C市城市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教师待遇因素
5.1.1 工资待遇低生活需求无法保证
5.1.2 福利待遇缺失安全需求无法保证
5.1.3 隐性流失获得更高收益
5.2 工作环境因素
5.2.1 工作压力大
5.2.2 工作环境差
5.3 学校管理因素
5.3.1 管理观念落后
5.3.2 管理方法机械死板
5.3.3 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完整
5.4 教师培训因素
5.4.1 培训机会较少
5.4.2 培训方式单调
5.4.3 培训实效性低
5.5 教师自身因素
5.5.1 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及专业化发展
5.5.2 教师职业价值观发生改变
5.5.3 家庭因素制约
6 中小学校青年教师隐性流失的对策建议
6.1 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6.2 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师培训体制
6.3 更新建立学校管理体制
6.4 减少教师工作压力整顿教师工作环境
6.5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中学教师隐性流失对教育的冲击及其应对[J]. 王凌霞,王开琳,马雪玉. 教学与管理. 2017(04)
[2]苏北地区高职院校教师隐性流失的原因分析[J]. 木艳,章艳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12)
[3]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与规避探究[J]. 刘娟娟,张翔. 教学与管理. 2015(32)
[4]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与规避对策探究[J]. 刘娟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5]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周钧. 教师教育研究. 2015(01)
[6]基于翻转课堂的“国培计划”培训模式探究——以天水师院“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J]. 邵晓霞.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01)
[7]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实施对策——基于推拉理论的托达罗修正模型[J]. 张坤.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4(07)
[8]关于提高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以吉林省实施“国培计划”为例[J]. 宋海英,陈睿. 教育探索. 2011(10)
[9]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满意度调查与思考[J]. 罗儒国,王姗姗. 现代教育管理. 2011(05)
[10]正视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J]. 樊香兰. 中国农业教育. 2010(06)
博士论文
[1]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D]. 鲍同梅.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教师成长研究[D]. 赵昌木.西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高职院校教师“隐性流失”研究[D]. 郭玲.青海师范大学 2013
[2]四川省二线城市高校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D]. 李博.四川师范大学 2013
[3]城市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杜庆燕.河南大学 2012
[4]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D]. 周盈.江西师范大学 2011
[5]小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D]. 余时中.华中师范大学 2010
[6]美国防制教师隐性流失的教师教育策略研究[D]. 姜蕾.中南大学 2009
[7]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D]. 张谦.中南大学 2009
[8]大众媒体中的教师形象研究[D]. 刘红.西南大学 2009
[9]中学教师需要特征及激励管理研究[D]. 毕铁居.重庆大学 2007
[10]娄底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李腾云.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2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4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