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优质课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7 18:5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优质课堂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许多中小学和大学都在积极进行优质课堂研究和建设,旨在以“优质课堂”为切入点,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这引发我们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真正的优质课?优质课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本文通过对优质课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等相关文献的分析,将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结构三个维度来分析9节“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优质课。经过对优质课例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但是9位教师都没能做到充分利用知识内容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培养与发展。经过对教学环节的分析发现,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环节完整化、科学化,但一些课例教学情境的选取和利用、课堂小结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教学结构的分析发现,9节优质课的课堂时间利用率是很高的,且教师语言行为与学生语言行为类别比较多样化,教师都能根据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评价及时,课堂氛围良好。但不足之处是9节优质课中教师的直接教学行为时间均大于间接教学行为时间,且学生的上课习惯仍然停留在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知识,这一现...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节优质课的分析框架
个构成因素的情境,说明这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构成因素普遍较单一。总体而言,这 9 节优质课的教学情境中,课例 1、课例 5 和课例 8 所实现的教学功能和构成因素较为全面,是较好的情境导入;而课例 3 和课例 4 的情境导入的教学功能和构成因素较为缺失,不是好的情境导入。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课例 4 和课例 6 都是以滴水点灯实验作为情境导入的,区别在于课例 6 在实验后提出了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而课例 则没有,因此,课例 4 的导入情境的选择是很好的,只是没有充分的去利用好这一情境来展开课堂教学。课例 3 是这 9 节优质课中情境导入符合功能因素和特征因素最少的,仅仅符合 C5 特征(素材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只是该情境用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比较勉强的,像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关联度不大,且情境过后没有提出包含学科问题且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对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的功能特征数据综合分析,如图 3-1 所示。
图 3-2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构成特征综合分布图通过对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构成特征分析发现,C2 指标的达成率最高约占 88.90%,C2 指标的含义是情境包含将要解决的化学学科的核心问题,除了课例 3 之外,其它优质课所选取的教学情境都能做到包含化学问题,这是情境创设的本质特征,8 节优质课在这方面做得是十分到位的,将教学情境与教学主题较好地联系起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情境迁移至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其次是C1 指标,达成率约占 77.80%,这一比例也是比较高的,C1 指标的含义是情境能够围绕化学核心概念或科学方法而展开的具体事件,通过对情境的构成特征深入分析发现,都是符合围绕科学方法而展开具体事件这一部分,而且都是实验探究这一科学方法,这也是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所导致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更凸显了这一特征,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实验探究,而实验探究正是科学方法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教学情境导入中有 7 优质课都突出了实验探究这一科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金属钠性质的机会,是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堂之美:建构一堂好课[J]. 曾文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J]. 王伟,王后雄. 教学与管理. 2019(0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6)
[4]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J]. 郑长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09)
[5]好课的存在基础与本质追求[J]. 魏宝宝.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1)
[6]课堂教学过程结构之“起、承、转、合”[J]. 杨玉琴,倪娟. 化学教育. 2015(13)
[7]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J]. 李善良.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2)
[8]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评价研究——基于化学“优质课”教学情境的分析[J]. 张小菊,王祖浩. 化学教育. 2013(03)
[9]评价一堂好课的“五维度”[J]. 黄忠敬.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0)
[10]化学课程中情境类型与特征分析[J]. 毕华林,卢姗姗.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0)
硕士论文
[1]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及行为分析编码系统的研究[D]. 闫君.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1479
【文章来源】: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节优质课的分析框架
个构成因素的情境,说明这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构成因素普遍较单一。总体而言,这 9 节优质课的教学情境中,课例 1、课例 5 和课例 8 所实现的教学功能和构成因素较为全面,是较好的情境导入;而课例 3 和课例 4 的情境导入的教学功能和构成因素较为缺失,不是好的情境导入。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课例 4 和课例 6 都是以滴水点灯实验作为情境导入的,区别在于课例 6 在实验后提出了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而课例 则没有,因此,课例 4 的导入情境的选择是很好的,只是没有充分的去利用好这一情境来展开课堂教学。课例 3 是这 9 节优质课中情境导入符合功能因素和特征因素最少的,仅仅符合 C5 特征(素材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只是该情境用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比较勉强的,像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关联度不大,且情境过后没有提出包含学科问题且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对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的功能特征数据综合分析,如图 3-1 所示。
图 3-2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构成特征综合分布图通过对 9 节优质课教学情境导入构成特征分析发现,C2 指标的达成率最高约占 88.90%,C2 指标的含义是情境包含将要解决的化学学科的核心问题,除了课例 3 之外,其它优质课所选取的教学情境都能做到包含化学问题,这是情境创设的本质特征,8 节优质课在这方面做得是十分到位的,将教学情境与教学主题较好地联系起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将情境迁移至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其次是C1 指标,达成率约占 77.80%,这一比例也是比较高的,C1 指标的含义是情境能够围绕化学核心概念或科学方法而展开的具体事件,通过对情境的构成特征深入分析发现,都是符合围绕科学方法而展开具体事件这一部分,而且都是实验探究这一科学方法,这也是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所导致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更凸显了这一特征,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实验探究,而实验探究正是科学方法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教学情境导入中有 7 优质课都突出了实验探究这一科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探究金属钠性质的机会,是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课堂之美:建构一堂好课[J]. 曾文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2]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J]. 王伟,王后雄. 教学与管理. 2019(0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6)
[4]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及解析[J]. 郑长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09)
[5]好课的存在基础与本质追求[J]. 魏宝宝.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1)
[6]课堂教学过程结构之“起、承、转、合”[J]. 杨玉琴,倪娟. 化学教育. 2015(13)
[7]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分析[J]. 李善良.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2)
[8]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评价研究——基于化学“优质课”教学情境的分析[J]. 张小菊,王祖浩. 化学教育. 2013(03)
[9]评价一堂好课的“五维度”[J]. 黄忠敬.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0)
[10]化学课程中情境类型与特征分析[J]. 毕华林,卢姗姗. 中国教育学刊. 2011(10)
硕士论文
[1]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及行为分析编码系统的研究[D]. 闫君.陕西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01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50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