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基于关联分析的精准作业系统构建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03:13
  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目前个性化作业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而忽视了学生内在知识点掌握水平,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导致学生在完成个性化作业习题后,无法有效构建知识点关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性掌握,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水平的提高受限。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水平,提出有效的实现方案,是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个性化作业”的原理、实施方式和实施效果,研究了精准教学、诊断性测验和关联分析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优势,探究了它们与个性化作业相结合的可能性,同时尝试通过结合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修订版),针对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设计了基于关联分析的精准作业系统模型,并对该系统模型的组成模块和实现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针对该系统模型的功能模块相关功能需求,提出了基于关联分析的精准作业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该系统给予了实现。其次,本研究利用基于关联分析的精准作业系统开展了实验研究。本次实验研究,以某中学初中三年级下学期两个班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让学生使用基于关联分析的精准作业系统进行测验练习,利用该系统采集学生答题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关联分析的精准作业系统构建与实验研究


计算候选项集的支持度Figure2-2.Calculatesthesupportdegreeofcandidateitemset{A,D,F}

E-R图,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模型E-R图

界面图,习题,界面,认知目标


为每个习题选择适当的认知目标水平作为该习题的考察属性。如图 4-8 所示,教师若想设计和添加习题作业,首先要在编制习题作业界面,进行相应的操作。首先,教师需要在题干、选项和正确选项中填写习题相关内容。随后,需要教师在其下方在选择相应的认知目标属性。在知识维度中,教师只能选定其中一种知识维度大类,并且只能在所选则的维度中,选择相应的多个子类。在认知过程维度中,教师可根据习题属性和习题所考察的知识点特征,选择多个认知过程维度大类,以及大类中的多个子类。最后,教师需要选定该习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然后提交所设计的习题。若想继续添加其他习题,则在该页面重复以上操作即可。若教师需要修改之前添加的习题内容和认知目标属性,只需要教师按照上述步骤重新输入习题相关内容,并为其添加相应的认知目标属性即可。当教师提交所设计的习题作业后,系统会将习题相关内容封装为 JSON 格式,通过AJAX 技术将数据同步传输给后台 PHP 页面进行处理。当 PHP 页面收到封装好的数据后,将利用相关功能程序对数据的数据结构进行转换,利用已定义好的数据库接口,通过 SQL 语句将转换的数据添加至数据库中的题库表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学生发展的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 钟小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19)
[2]浅析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有效设计[J]. 刘学活.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19)
[3]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应用[J]. 梁世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1)
[4]小学高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 刘志文.  名师在线. 2018(16)
[5]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中学化学作业设计研究[J]. 叶燕珠,林文兴,吴新建,张贤金,汪阿恋.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04)
[6]基于改进的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的学生成绩分析[J]. 张甜,尹长川,潘林,安杰.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数据驱动下的学习支持设计与实践[J]. 李士平,赵蔚,刘红霞.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3)
[8]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有效设计与使用策略[J]. 姚国强.  数学教学通讯. 2017(36)
[9]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J]. 王永雄,丁德瑞,宋燕,张孙杰.  中国电化教育. 2017(12)
[10]教育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关联规则的答卷分析模型研究[J]. 赵纪涛,王婷.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29)

硕士论文
[1]基于关联规则的试题生成与数据分析方案研究[D]. 廖飞.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高中化学诊断性习题系统的建设研究[D]. 王莹莹.西北师范大学 2016
[3]大学英语诊断性练习系统中知识点关联分析和组卷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刘东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25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625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b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