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07:24
  语文课程知识是整个语文课程的逻辑起点,也是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具有很大的理论容量和解释力。但长久以来,语文课程知识学理性研究的缺失,实际上造成了语文知识教育的茫然无措和沉重低效。当前,虽然我们已然是以开放的视野,多元的立场,力求深入到语文课程知识的本质来展开研究,但是,困惑依然存在。我们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内涵、范畴的解说仍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纷纭状态。本文提出的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研究,是在承认语文知识的多样性存在的基础上,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为语文课程知识教育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可行性思路。 在本文中,笔者把“动姿化”作为语文课程知识重构的一个关键点。“动姿化”一词来自德国人类学家舍勒,把它引入到课程领域,用以表述知识在教材、教学中的一种积极的、不断进化的存在方式。“动姿化”包含了动态研究的意味,蕴含着时间维度上的知识演化历程,同时更关注到知识内在价值的生命力的张扬。语文课程的“动姿化”知识理念融合了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情景教育、理解教育等当前教育新思潮,又与重于“人治”的汉语言特性相通相契,可以看作是中西文化教育思潮的最佳结合视角。 从论文结构看,全文共6章,呈现出现状反...

【文章页数】:2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视角的确定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的现状和相关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探究背景:语文课程知识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语文课程知识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语文课程知识问题提出的背景: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
        二、语文课程知识问题在人文大旗下的暗潮汹涌
    第二节 语文课程知识教育的"泛人文化"倾向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空泛化
        二、语文教学形式的虚浮化
    第三节 病症根源:语文课程知识本体性研究的疏离
        一、课程实施层面:教师个体对语文本体价值认知的模糊
        二、课程内容层面:语文课程知识内容表述的笼统
        三、课程理论层面:语文课程知识本体性研究的疏离
第二章 历史回眸: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的演化历程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语文知识教学描述
        一、"言语至上"时期
        二、"文章学中心"时期
        三、"读写知识一体化"时期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语文知识教学的特点:内潜体悟型
        一、中国古代语文知识教学的本质观:课程即知识
        二、中国古代语文知识教学的价值观:教化型
        三、中国古代语文知识教学的学习观:内潜心悟
    第三节 现代语文知识教学的描述
        一、雏形阶段:语文课程知识要求逐渐明朗、丰富
        二、强化阶段: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索
    第四节 中国现代语文知识教学的特点:结构分析型
        一、现代主义语文课程知识本质观:知识即真理
        二、现代主义语文课程知识价值观:实用型
        三、现代主义语文课程知识学习观:工具训练
    第五节 语文课程知识观的后现代主义转向
        一、淡化阶段:从"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
        二、争议阶段:对语文课程知识本体的思与辨
第三章 国际视野:西方知识问题的历史发展流变
    第一节 古希腊时期:关注知识的"本真"形态和"重构"能力
        一、关注知识的"本真"形态
        二、关注知识的重构能力
    第二节 近现代时期:对知识的技术理性倾向和控制力量的张扬
        一、对知识的技术理性倾向
        二、对知识控制力量的张扬
        三、"汉塞尔卵石路"的深刻寓意
    第三节 后现代时期:知识图景的多元化和游戏化
        一、知识概念的多元界定
        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基本蕴涵
    第四节 知识教育:和谐范式·开发范式·自发范式·理解范式
第四章 迷茫抗争:语文课程知识观后现代转型中的东方话语困境
    第一节 对抗:"法治"语言与"人治"语言
    第二节 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知识进化论审视
        一、知识进化理论的引入
        二、知识进化视角下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解读
        三、语文客观知识的进化过程就是知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第三节 时间维度看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研究的意义
        一、知识蕴含对过去、现在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知识蕴含着体验、诠释和意义
第五章 横向视角:以知识元为核心的知识四个层面的划分与整合
    第一节 现有语文课程知识框架构建策略评析
        一、魏书生:对语文知识的"三分法"
        二、韩雪屏:引入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三、张青民 潘洪建:陈述性语文知识与程序性语文知识的细化
        四、刘大为:语识与语感及语文教学中言语知识的三个系统
        五、李山林:原理层、工具层和实践层三大体系
        六、程大琥:言语—词句—文章—文学—文化系列
        七、李海林:语文知识的四种作用方式
        八、王荣生:语文知识分布的四个层面
    第二节 重构基点:转向促进理解力的意义关系的知识系统
        一、从《背影》课例分析探讨语文课程知识的另一种分类
        二、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
        三、从结构分析到意义关系:"知识元"统领的知识四个层面
        四、"知识元"统领的知识四个层面与语文课程核心理念的关联
        五、从"学生"立场来看四个层面知识之间的关联
    第三节 语文课程知识四个层面整合的理论意义
        一、语文课程知识的生存论视野:理解中对知识的超越
        二、语文课程知识的语用学维度:立足言语能力的形成
第六章 改革思考:"知识元"统领下的语文课程"动姿化"知识的行动策略
    第一节 知识元某层面知识的迷失或缺失:语文知识教育问题的揭示
        一、从知识元的四个层面揭开语文课程知识的神秘面纱
        二、知识层面缺失现象的产生缘由分析
    第二节 反思作为课标内容的语文课程知识存现状态
        一、条目式罗列的含混表述
        二、动姿化策略:语文课标形态知识的"单元化"
    第三节 反思作为教材内容的语文课程知识存现状态
        一、现行语文新教材:人文话题单元的有益尝试
        二、人文话题单元对概念性知识的遮蔽
        三、动姿化策略:语文教材形态知识的"概念聚合化"
    第四节 反思作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程知识存现状态
        一、呼唤语文教师教学意识的觉醒
        二、选准切入视角,促成语文课程知识四个层面的有机整合
        三、动姿化策略:语文教学形态知识的"情节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37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837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