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16:47
写作教学向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国内,关于写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但因语文学科强大的综合性,以及语言运用的个体差异性,让许多写作方法处于缺乏科学理论支撑的尴尬境地。在一线初中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写作‘教无定法’、作文技巧不可捉摸”成为他们普遍的共识。在长期疲软、低效的教学中,写作教学逐渐滑向语文教学的边缘,学生也渐渐丧失对写作的兴趣,创作热情更是持续低迷。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为当下的初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本文尝试将符号学运用于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运用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来指导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通过制定写作教学和训练的“双轴”方案,改善学生在写作中“双轴”的弱项,提升其“双轴”操作能力,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围绕课题,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第二部分:“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生写作及教师教学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初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对固定学生进行两个多月的写作跟进研究,以进一步把握学生写作中的困难...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检索现状
1.2.2 国内外符号学研究现状
1.2.3 国内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范围
2 “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生写作及教师教学现状调研
2.1 调研准备
2.1.1 调研对象及内容
2.1.2 问卷发放和访谈情况
2.1.3 学生写作跟进调研情况
2.2 初中生写作及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
2.2.1 初中学生问卷与访谈调研
2.2.2 初中教师问卷与访谈调研
2.2.3 以词句运用为主的初中生写作跟进调研
2.3 调研小结
2.3.1 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调研小结
2.3.2 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小结
3 符号学中的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1 符号与符号学
3.1.1 符号的界定
3.1.2 符号学的要义
3.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2.1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3.2.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应用价值
3.3 写作在符号学视野中的本质
3.3.1 符号学中的写作是一种文本符号的表意活动
3.3.2 符号学中的写作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
3.3.3 符号学中的作文是学生“双轴”操作的产物
4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词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 学生作文在词位层“双轴关系”的现状测试
4.1.1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4.1.2 初中生作文用词的常见问题与“双轴”归因
4.2 聚合轴:构建初中学生的“作文词汇场”
4.2.1 “作文词汇场”的建构模式
4.2.2 建构语义层面的词汇场
4.2.3 建构其他层面的词汇场
4.3 组合轴:把握词语间的两种组配关系
4.3.1 词语组合搭配的共现关系
4.3.2 词语组合搭配的选择限制
4.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词位层的技能训练
4.4.1 写作词位层的主要训练方法
4.4.2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练习设计
4.4.3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句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1 学生作文在句位层“双轴关系”的运用现状
5.1.1 描写和修辞的运用能够反映学生“双轴关系”的运用能力
5.1.2 2018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修辞和描写手法运用统计
5.1.3 普通学生作文描写和修辞手法运用统计
5.1.4 中考满分作文与普通学生作文“双轴关系”运用情况比较
5.2 学生作文句子在符号学“双轴关系”中的四种情况
5.2.1 纵弱横强: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强
5.2.2 纵强横弱: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弱
5.2.3 双轴皆弱: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弱
5.2.4 双轴皆强: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强
5.3 针对四种“双轴”情况的句子训练方案
5.3.1 纵弱横强:联想型仿句训练为主
5.3.2 纵强横弱:语句结构和句型变换训练
5.3.3 双轴皆弱:“双轴”同步技能训练
5.3.4 双轴皆强:思想深度的培养和语言艺术性训练
5.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句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4.1 “纵弱横强”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2 “纵强横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3 “双轴皆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6 学生综合写作试验与变化分析
6.1 试验说明
6.2 变化分析:“双轴”词句训练前后综合写作技能提升情况
6.2.1 “纵弱横强”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2 “纵强横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3 “双轴皆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39689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检索现状
1.2.2 国内外符号学研究现状
1.2.3 国内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范围
2 “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生写作及教师教学现状调研
2.1 调研准备
2.1.1 调研对象及内容
2.1.2 问卷发放和访谈情况
2.1.3 学生写作跟进调研情况
2.2 初中生写作及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
2.2.1 初中学生问卷与访谈调研
2.2.2 初中教师问卷与访谈调研
2.2.3 以词句运用为主的初中生写作跟进调研
2.3 调研小结
2.3.1 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调研小结
2.3.2 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小结
3 符号学中的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1 符号与符号学
3.1.1 符号的界定
3.1.2 符号学的要义
3.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2.1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3.2.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应用价值
3.3 写作在符号学视野中的本质
3.3.1 符号学中的写作是一种文本符号的表意活动
3.3.2 符号学中的写作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
3.3.3 符号学中的作文是学生“双轴”操作的产物
4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词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 学生作文在词位层“双轴关系”的现状测试
4.1.1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4.1.2 初中生作文用词的常见问题与“双轴”归因
4.2 聚合轴:构建初中学生的“作文词汇场”
4.2.1 “作文词汇场”的建构模式
4.2.2 建构语义层面的词汇场
4.2.3 建构其他层面的词汇场
4.3 组合轴:把握词语间的两种组配关系
4.3.1 词语组合搭配的共现关系
4.3.2 词语组合搭配的选择限制
4.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词位层的技能训练
4.4.1 写作词位层的主要训练方法
4.4.2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练习设计
4.4.3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句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1 学生作文在句位层“双轴关系”的运用现状
5.1.1 描写和修辞的运用能够反映学生“双轴关系”的运用能力
5.1.2 2018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修辞和描写手法运用统计
5.1.3 普通学生作文描写和修辞手法运用统计
5.1.4 中考满分作文与普通学生作文“双轴关系”运用情况比较
5.2 学生作文句子在符号学“双轴关系”中的四种情况
5.2.1 纵弱横强: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强
5.2.2 纵强横弱: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弱
5.2.3 双轴皆弱: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弱
5.2.4 双轴皆强: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强
5.3 针对四种“双轴”情况的句子训练方案
5.3.1 纵弱横强:联想型仿句训练为主
5.3.2 纵强横弱:语句结构和句型变换训练
5.3.3 双轴皆弱:“双轴”同步技能训练
5.3.4 双轴皆强:思想深度的培养和语言艺术性训练
5.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句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4.1 “纵弱横强”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2 “纵强横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3 “双轴皆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6 学生综合写作试验与变化分析
6.1 试验说明
6.2 变化分析:“双轴”词句训练前后综合写作技能提升情况
6.2.1 “纵弱横强”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2 “纵强横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3 “双轴皆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39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83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