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教育已步入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是新时期高中德育的重要任务。高中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进行培养提高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提高高中德育的实效性。陶冶教育法是高中德育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环境因素以及自身教育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德育方法。陶冶教育法在德育过程中分别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陶冶教育的内容与学校、家庭、社会联系紧密,对学生各个方面影响深远。论文对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研究实际需要,在具体调查中,主要应用问卷、访谈等方法获得教育者、学生对陶冶教育法的总体认识、评价、应用情况,在汇总、统计后,发现陶冶教育法在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目的为了能够使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增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身心得到发展。
【关键词】:陶冶教育法 高中德育 思想道德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1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9
- 绪论9-15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一)研究目的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4
- 三、研究方法14
- 四、论文基本结构14-15
- 第一章 陶冶教育法综述15-28
- 一、陶冶教育法的内涵和形式15-17
- (一)陶冶教育法的内涵15-16
- (二)陶冶教育法的形式16-17
- 二、陶冶教育法的特点17-18
- (一)间接性17
- (二)长期性17
- (三)多样性17-18
- (四)持久性18
- 三、陶冶教育法的思想渊源18-28
- (一)我国部分教育家关于陶冶教育法的相关论述18-24
- (二)与陶冶教育法相关的部分外国教育家的思想理论24-28
- 第二章 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应用的必要性28-33
- 一、有利于突出教育者的主导性与高中生的主体性28-29
- (一)有利于教育者主导性的发挥28-29
- (二)有利于高中生主体性的突出29
- 二、有利于将陶冶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29-30
- (一)有利于高中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29-30
- (二)实践的丰富性替代了理论内容的枯燥性30
- 三、对高中生的知、情、意、行产生积极影响30-33
- (一)对提升高中生的道德认识产生积极影响30-31
- (二)对高中生道德情感的激发产生积极影响31
- (三)对磨练高中生道德意志产生积极影响31-32
- (四)对强化高中生道德行为产生积极影响32-33
- 第三章 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33-47
- 一、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33-35
- (一)调查对象33
- (二)调查问卷设计33-34
- (三)调查总体情况34-35
- 二、高中德育中应用陶冶教育法取得的成效35-37
- (一)教育者自身教育因素水平大幅提高35-36
- (二)环境陶冶得到重视36
- (三)文艺熏陶的形式多种多样36-37
- (四)高中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日益增强37
- 三、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7-44
- (一)教育者在人格感化方面存在的问题38-41
- (二)学校环境陶冶、家庭环境陶冶和社会环境陶冶存在的问题41-42
- (三)文艺熏陶方面存在的问题42-43
- (四)高中生在陶冶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3-44
- 四、高中德育中应用陶冶教育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4-47
- (一)陶冶教育法应用的持续性不够强44
- (二)部分高中生的内在动力不足44-45
- (三)教育者对陶冶教育法的认识不到位、对自身教育因素不够重视45
- (四)校内、外陶冶教育的环境反差过大45-46
- (五)文艺熏陶偏重形式、忽略过程46-47
- 第四章 加强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应用的对策思考47-59
- 一、在遵循高中各项德育原则的基础上正确运用陶冶教育法47-49
- (一)将德育原则渗透至人格感化过程中47-48
- (二)将德育原则融入环境陶冶过程中48-49
- (三)将德育原则贯穿于文艺熏陶过程中49
- 二、激发高中生的内在动力,倡导自我陶冶49-51
- (一)制定情境,自我陶冶49-50
- (二)注重自省,激发动力50
- (三)多种渠道,增强动力50-51
- 三、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自身教育因素51-53
- (一)增强教育者自身的责任感51-52
- (二)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52
- (三)增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52-53
- 四、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中的环境陶冶教育53-56
- (一)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高中生环境陶冶的关注度53-54
-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陶冶教育系统54-55
- (三)充分利用社会中的环境陶冶资源55-56
- 五、提高文艺熏陶在陶冶教育中的实效性56-57
- (一)学校应重视文艺熏陶的过程56-57
- (二)唤起家庭文艺熏陶的意识57
- 六、持续、连贯地进行陶冶教育是增强陶冶教育法效果的关键57-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163-68
- 附录268-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立群;黄荣;;浅析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8期
2 谷旭;;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道德品质问题[J];知识经济;2011年08期
3 王家茂;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云南教育;1999年Z1期
4 李勇;;心灵资源的塑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岳丽;;浅论我国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年23期
6 陈建国;浅议校长的“形象效应”[J];渤海学刊;1998年03期
7 张仁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不良的原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张仁芳;;未成年人不良思想道德品质矫正[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齐路良;潘剑锋;;用优秀传统孝道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冯志海;;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J];现代交际;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国营;;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调查与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2 周梅芳;;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调查与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梁松生;;对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中存在问题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毛春凤;;爱,温暖人心——教育问题案例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5 呼韶华;;关于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调查报告——七拱镇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何仲瑾;;人如其文,文如其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明军;;构建德育网络 发挥整体功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柳青;坚持育人为本 突出特色服务地方发展[N];湖南日报;2014年
2 张浚川 (作者单位:古浪县大靖花庄初中);谈初中素质教育[N];甘肃日报;2007年
3 记者 吕晟君;带头创新思维 更好履行职责[N];兰州日报;2008年
4 杨东民 许春萍;搭建舞台育人才[N];中国石化报;2003年
5 记者 张婷婷;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促进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N];成都日报;2010年
6 陈学超 赵常国;人事干部要做到“四慎”[N];中国人事报;2002年
7 记者 魏如松 通讯员 杨礼文 侯坤;部队官兵要迅速投入到“海南文明大行动”中去[N];海南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杨占苍;思想道德过硬引来“回头客”[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江西省兴国县 李志龙;执法单位的雇用人员无权执法[N];人民公安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董克伟;未成年人教育应纳入立法[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申荣荣;美术教学对于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研究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玉娇;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黄艳;用“心”反思 用“心”铸魂[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陶冶教育法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9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