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10:07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美术课堂的案例逐渐增多,但美术教师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目标认识不明确,在教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流于表面,造成课程效果不佳,零碎且无推广性,更没有达到活态传承的层面。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梳理了适合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传统技艺。通过对美术教育核心期刊、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各省市中学师生的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总结,探究了我国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现状与问题。从后现代课程理论、课程统整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教育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出发,设计了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方案,自主开发了三个单元课程。第一,借鉴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以议题帮助学生深层次解读与鉴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术鉴赏课程;第二,通过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空间,在真实情境中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馆校结合课程;第三,通过多学科的融合,以提取“传统元素”的方式创作出具有实用性及现代美感的传统手工艺作品的跨学科课程;此外,通过职前美术教师工作坊的展开,提升职前美术教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的认识,从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脚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 课程与教学 活态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5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0
  • 一、研究的背景与缘起11-13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3-15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5-17
  • 四、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17-19
  • 五、论文框架19-20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文献综述20-43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和政策实施20-30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20-23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件与教育动态研究23-26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美术教育26-30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现状综述30-42
  • 一、《中国美术教育》期刊中相关研究的归纳与分析30-36
  • 二、国内外其他研究现状分析36-42
  • 本章小结42-43
  • 第二章 我国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科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现状与问题43-65
  • 第一节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研究43-50
  • 一、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梳理43-47
  • 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梳理47-48
  • 三、结论48-50
  • 第二节 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科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例比较研究50-64
  • 一、我国各版本美术教科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例分布情况50-59
  • 二、中日美术教科书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对比研究59-63
  • 三、结论与建议63-64
  • 本章小结64-65
  • 第三章 我国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及其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65-95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65-68
  • 一、问卷调查设计65-66
  • 二、问卷调查实施66-68
  • 第二节 《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及美术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68-84
  •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68-83
  • 二、问卷调查结论83-84
  • 第三节 《中学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及美术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84-93
  •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84-92
  • 二、问卷调查结论92-93
  •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93-94
  • 一、结论93-94
  • 二、建议94
  • 本章小结94-95
  • 第四章 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方案设计95-114
  • 第一节 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的理论基础95-105
  • 一、课程与教学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95-99
  • 二、心理学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编制99-100
  • 三、美术教育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100-104
  • 四、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104-105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方案设计105-113
  • 一、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定位105-107
  • 二、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设计方案107-113
  • 本章小结113-114
  • 第五章 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114-134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课程探究114-118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鉴赏系列课程探究114
  •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我看皮影戏》114-118
  •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校结合课程探究118-124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校结合系列课程探究118
  •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端午节,我们的民族记忆》118-124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课程探究124-129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系列课程探究124
  • 二、课程开发与实践——《云锦·再生》124-129
  • 第四节 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129-133
  • 一、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的意义与内容129-130
  • 二、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活动成效130-132
  • 三、职前美术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坊启示132-133
  • 本章小结133-134
  • 结章134-138
  • 一、本研究的成效及创新134-135
  • 二、本研究的局限135
  • 三、展望135-137
  • 四、结语137-138
  • 参考文献138-142
  • 附录142-154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54-156
  • 后记156-1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西北,怎样来保护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2 舍群力;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3 汪立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5 东人达;重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彭金山;;关于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若干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刘永明;;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1期

9 刘永明;;权利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2期

10 ;重点栏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林;;新疆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应秉承的原则[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方李莉;;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王鹤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浅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杨永芳;牛璞;;中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态度之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调查的分析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为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荣葵;;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丽梅;我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王婧姝;中外学者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金诺;3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达成《苏州共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水草;我国应设立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张晓雁;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之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李晓东;从分类标准观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李晓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自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展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喜获“保护伞”[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吴文科;以人为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2 董友庆;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杨敬石;以知识产权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大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D];天津大学;2007年

5 赵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冯辽沙;从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管理模式[D];西北大学;2008年

7 缪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08年

8 傅强;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关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404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