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有的班级按班级人数平均分组,导致组与组之间成绩搭配、个性搭配、性别搭配失衡,小组与小组之间缺乏可比性和竞争性。有的班级按总成绩分组,每组里按成绩好中差进行搭配,虽有层次,但还是模糊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科间的均衡化,导致有的小组特别活跃,有的小组特别沉闷,有的小组数学成绩很好,而英语很差,有的小组理科很好,但文科很差。这些分组都简单易行,但搭配不合理,不能让各种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2.课堂有形无实。有的老师上课一开始,就布置一些合作学习任务,比如在复习导数及其应用一章时,布置的任务中有导数定义及其运用,导数运算,函数单调性,函数的极值,优化问题,定积分计算等,然后分配给各个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老师无事可做,有的在一边静静等待,有的在各小组间慢走,等各小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老师跟随全体同学,依此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结束。这样的课堂,似乎呈现出一种“快节奏,立体式,大容量”的高效课堂,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题海战术,而且学习的收效甚微,老师可有可无,学生处于一种缺乏引导监控的自由状态,使得课堂教学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而没有实际的学习效果。
3.小组合而不作。有的教师,虽然分好组,但教学方式仍然是在讲台上一本书,一支粉笔,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提问的时候,也总是提问几个活跃的学生,学生动手练习时间,依然是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来板书,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一节课下来,没有任何合作学习的环节,有的学生为了看到黑板,一节课脖子都扭歪了。这样的小组合而不作,反倒给学生开小差,说小话提供了方便,对于教学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4.资源浪费。为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学习,有的教师一方面钻研教材,提取教材中适合学生学情的内容,复印成助学稿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助学稿学习。另一方面又订教辅资料和布置作业,导致学生天天疲于应付各科形式上的作业,结果是泛而不精,各科助学稿泛滥成灾,这种合作学习,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5.学生参与不全面。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被应用于数学交流、逻辑推理、问题解决以及进行数学的综合与联系等各个方面。我们希望学生在小组内全员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然而这种现象我们看不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有学习好并且外向的学生参与,表达能力不足的学生只是默默聆听,甚至是默默无闻,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不上节奏不参与合作学习,从而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被远远抛到教学过程之外。有时老师提问时,也只是提问个别学生,学生也只代表个人发表意见,跟小组的学习结果无关。
6.评价体系不全。有的老师在评价合作学习小组时,把鼓励和奖励放在优秀小组或先进小组上,把惩罚和批评放在整个落后小组上,而忽略了小组内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小组内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在一定意义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在评价合作学习时,要兼顾到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个方面。
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原则
1.互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获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这是师生合作的基础。班级或小组的生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如此。小组合作要预防或消除学生之间的歧视和压制现象。
2.教学分工原则。教学分工,获得仅个人学习所达不到的全面的发展。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在合作技能和相互理解、尊重、宽容等方面都得到提高。目的主要是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基础、条件和动力机制。
3.竞争原则。合作和竞争是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竞争。最直观的竞争是在小组间进行的,同时也存在着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必须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这种竞争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人都可以成功,而不是唯一的一个人的成功。
4.从个性出发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从个性出发的教学而不是个别对待的教学。它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使他们在主动、自觉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5.自由选择原则。主动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的最重要的方面。从理论上讲,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真正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才有可能。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
1.科学合理分组。
(1)小组规模:有学者认为:小组的规模与参与程度呈现如下的对应关系(Rogers,1989):①3—6人:每个人都说话;②7—10人: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话,安静一些的人说得少一些,有一两个人可能一点也不说;③ll一18人:5-6个人说得特别多,3—4个人有时加入进来;④19—30人:3—4个人霸占了所有时间;⑤3O人以上:几乎没有人说话。因此人数一般4到6比较合理,(2)小组成员结构。集体动力理论认为:具有不同智能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所以小组成员的构成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数学成就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每个成员安排不同的角色,让各个成员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来。
(3)座位安排:座位可以排列成T型、马蹄型、田字型等。
2.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点多,难度大,题目变换灵活,再加上高中生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对于难点,易错点,以及规范性的操作,老师的引导、讲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对于特定的学习任务和环节,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些环节有:①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②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③ 当学生提出了解题策略,但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④ 当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辨证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评价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可以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3.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监控。教师在课前要深人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确定合理和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不过难,过难合作学习无处着手,不过易,过易合作学习没有意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进来,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监控学习的进度和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式方法。一节课下来,要有一套评价小组学习态度良好和合作学习质量好坏的测试方法。
4.健全评价制度。对自己和他人能进行客观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因此,当学完一节数学课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不仅要对组间互评,对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进行测评,还要对组内互评,对表现比较突出的个人进行鼓励和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要想高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多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
本文编号:4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4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