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兴起及其价值
本文关键词: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兴起及其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末民初,为了适应新学制的需要,教师开始使用教授案解决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内容与特点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教案撰写作为一项专业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资料与共同体协作,同时需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中小学 教授案 赫尔巴特
【基金】:“十三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本土探索”(批准号:16JJD880019)成果之一
【分类号】:G639.29
【正文快照】: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在网络媒体中可以轻松获取课件、教学视频、电子教科书、教学设计等各类课程资源。“‘教案没用’却成为当下不少中小学老师的口头禅,背后的理由是,课怎么上,教师心里有数就可以了,没必要‘写’出来。而且,‘写’出来也很少有人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许文果;;在压制与放任之间——从赫尔巴特的“管理论”再探其“学生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赵敏;;试论赫尔巴特学派的形成及其主要教育理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孟树霞;;谈赫尔巴特的兴趣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5 张法琨;;赫尔巴特教学论中的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5期
6 肖远;;赫尔巴特的“兴趣”论与“教学形式阶段”论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4年02期
7 王有亮;;赫尔巴特并未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02期
8 施文平;赫尔巴特思想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J];国际观察;1994年03期
9 陈素萍;;儿童“不守秩序”辩——兼对赫尔巴特儿童秩序观的质疑[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年03期
10 赫尔巴特;教育名言[J];山东教育;199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斌贤;;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易红郡;;赫尔巴特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兆t,
本文编号:502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50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