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却履见不鲜,甚至有了恶化趋势,严重影响了中学生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现状如何?有何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预防措施和干预路径有哪些?正确的剖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梳理和总结当前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的现状和特点。由于司法机关没有将中学生校园暴力作为专门惩治对象,因而也就没有关于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官方统计数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官方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数据统计,以及网络媒体对已经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相关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生校园暴力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残忍性和组织性等特点,从而从量与质两个层面勾勒出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基本轮廓。第二部分主要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媒介因素以及个体因素五个方面,分析中学生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中学生校园暴力极其复杂,涉及到上述多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关系非常复杂,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只有找准了中学生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中学生校园暴力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在上述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预防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六条对策建议:依法打击校园暴力,优化校园环境;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道德法制意识;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加强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预防中学生校园暴力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能够为家长和学校解决青少年成长和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 校园暴力 预防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导论11-19
-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11-13
- 1. 理论意义12
- 2. 现实意义12-13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5
- 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3-14
- 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4-15
- (三) 中学生校园暴力的界定15-17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的难点17-19
- 一、当前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的主要特点19-31
- (一) 中学生校园暴力普遍性21-25
- (二) 中学生校园暴力多样化25-27
- (三) 中学生校园暴力残忍性27-29
- (四) 中学生校园暴力组织化29-31
- 二、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分析31-39
- (一) 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衡31-32
- (二) 学校教育失误32-34
- 1. 学校重智商轻德育33
- 2. 教师素质欠佳33-34
- (三) 家庭教育不当34-35
- 1. 父母的误导34
- 2. 家庭的溺爱34-35
- 3. 离异家庭的影响35
- (四) 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35-36
- (五)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未完成性36-39
- 1. 自身的认知因素37
- 2. 自身的性格因素37
- 3. 自身的观念因素37-39
- 三、中学生校园暴力的预防对策39-48
- (一) 依法打击校园暴力,优化校园环境39-40
- 1. 加强打击校园暴力的立法39
- 2. 要加大学校安全的综合治理力度39-40
- 3. 对校园暴力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弘扬正气40
- (二)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40-42
-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基础41
- 2. 要通过对薄弱学校的改造,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41-42
- (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道德法治意识42-43
- 1. 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42
- 2. 加强法治教育42-43
- 3. 增加中学生德育活动43
- (四)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43-45
- 1. 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动机制44
- 2. 改变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模式44-45
- (五) 加强心理辅导,建立心理干预机制45-46
- (六) 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空间46-48
- 1. 加强网络监管46
- 2. 加强网络行业的行业自律46-47
- 3. 加强对网络的社会监督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亚平;;反对校园暴力,应从校园预防做起[J];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06期
2 张建民,杨振国;由校园暴力所想到的[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12期
3 李燕,曹峰旗;美国校园暴力透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雷衡生;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12期
5 李晓明;;校园暴力何时休?[J];教育与职业;2003年12期
6 张蕊;校园暴力应急预案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7 李伟晗 ,魏继军;花样年华岂能任意践踏——透视校园暴力现象[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3年34期
8 刘冬梅,马兵;聚焦校园暴力[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9 尹逊强;校园暴力的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5期
10 杨彩霞;校园暴力产生原因探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俊杰;;对校园暴力概念的商讨与界定[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娜;;正确认识校园暴力问题——兼谈不良人际关系是校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林丽萍;;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云清;;从心理教育角度审视高校校园暴力[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赵宏;细数成因 遏制校园暴力[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周志军;校园暴力视频 负面影响不容忽视[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记者 连雅婕;政府应力避校园暴力发生[N];长春日报;2010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图格拉格;莫让青春蒙受冲动的惩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惠玲 王悦;斩断校园暴力的魔爪[N];铜川日报;2010年
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孙云晓;面对校园暴力,我们并非束手无策[N];中国妇女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储皖中 本报实习生 施怀基;昆明防治校园暴力安排学生“卧底”引争议[N];法制日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冉妮莉;反校园暴力,美预防法律先行[N];法制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胡续发 田溪;“90后”校园暴力亟待重视[N];海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袁婷 张楠 王丽娟 李珊;“校园暴力”下的另类生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小燕;初中校园暴力管理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国帅;淄博市高职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徐畅;校园暴力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益琴;美国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熊娜;中职学校校园暴力问题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二平;中美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许静静;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坤;美国预防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法律措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晓康;校园暴力语言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中学生校园暴力及预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509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