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廉政教育与司法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 明代 科举制 儒家 司法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社会司法的角度来看,科举制独设进士科,废弃了以选拔法律人才为主的明法科,扩大了儒家廉政思想在司法机构的影响,使司法机构日益儒家化,对明代司法审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justic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nly set up a branch of "Jin Shi", abandoned the Ming law subject, which is mainly about selecting legal talents,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fucian thought of clean government in the judicial institution, and made the judicial organization increasingly Confucian. It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judicial trial in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分类号】:D929;D691.3;K248
【正文快照】: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明代科举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封建官员法律素养低下,对明代司法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明代科举观念及科举制度1.明代科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单卫华;;从制度分析的视角看明代廉政建设[J];理论学刊;2010年05期
2 马建红;;科举偏科及其对古代司法影响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佳颖;车宏生;;荐举制度与考试制度在人才选拔中应用的比较研究——基于科举考试兴废研究的启示[J];比较管理;2012年01期
2 宋方青;;科举革废与清末法政教育[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祖慧,龚延明;科举制定义再商榷[J];历史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旋;明代科举考试思想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6期
2 王天平;;由明代科举试卷看古代科举及选用制度[J];文化学刊;2008年01期
3 李琳琦;清代的科举制度探析[J];社会科学家;1993年03期
4 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5 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6 路艳;;唐代科举制度特点浅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杨明;;从唐代的科举制看当今的高考制度[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张念一;;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金云琴;;缠绵萦系 欲说还休——归有光的科举情结[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常成;;明代科举制与八股文评价述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八股文略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2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3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陈志云;;科举制度与两宋赣文化[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张德信;;明代科举制度述论[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6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高明士;;宾贡科的起源与发展——兼述科举的起源与东亚士人共同出身之道[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9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齐红深;;清代的八旗科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铁信;科举制度浅说[N];光明日报;2003年
2 何池;台湾开发时期大陆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的传入[N];闽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孟苗;临猗惊现清代科举考试童生试卷[N];山西日报;2009年
4 李尧;宋代朔州籍状元安德裕[N];朔州日报;2010年
5 于红英;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中国档案报;2003年
6 现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研究馆员 李国荣;清朝“严打”科场舞弊[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张希清;“恩由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N];文汇报;2002年
8 陈峰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不断追述与放大的宋朝开国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李乔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代固始移民对闽文化形成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史馆文;科举取士选人才[N];中国档案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和庆锋;隋唐太原王氏的变迁与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倪彬;汉唐“匿哀”等罪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胥仕元;秦汉之际的礼治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薛菁;魏晋南北朝刑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明;科举制度对海南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伟;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周祯伟;清代武科举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葛文红;北宋科举制度下的家族与家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任映艳;康熙朝科举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洪涛;从宋代笔记小说看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心态[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三保;清代科举的衰亡与启示[D];东南大学;2005年
9 刘潇;唐代科举与士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史韵;仕金汉人与金朝的教育和科举[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5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45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