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视角的法律事实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7:52
本文关键词: 逻辑 事实 法律事实 冤案 出处:《西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法律事实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司法活动的逻辑起点。正确认定法律事实从源头上保证法律活动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有助于我们深化法律适用、法律推理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减少冤假错案实现实体正义,有助于维护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最终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弘扬正义。法律事实是事实的一个分类,要理解法律事实首先要理解事实。维氏《逻辑哲学论》以逻辑学为基础对事实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分析,区分了事物、事态与事实三个概念,理清了事实与世界的关系。法律事实理当以这一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本文以逻辑学知识为基础,从逻辑学角度来定义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应该与事实一样,是一个关于案情的真陈述。但是案情并不是清晰呈现在司法人员面前的,而是以证据的形式进入其视线。证据本身也是事实,它既可靠又充分。单个证据所能确定的信息有限,所以法律事实认定除去证据前提还必须应用逻辑推理规则,遵循逻辑原则。逻辑只是一种方法,它不具有强制性,所以事实认定还需要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作保障,以保证其合法性。对法律事实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再从具体案件探讨违反逻辑原则所带来的危害,以说明逻辑对正确认定法律事实的重要性。通过对“杜案”事实认定的逻辑分析可知,导致冤案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些错误是社会发展本来所有的,当下不可法避免的,因此杜绝冤案的产生是并不现实。与此相比,冤案产生更明显的错误是人为的,由人所致的冤案既有主动所为(知法犯法、违背程序的行为),又有被动所致(能力不足、技术限制)。这些人造成的错误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与程序规定限制,用好的制度来减少冤案的产生。通过分析法律事实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对解决问题减少冤假错案提出建议谏言。当前无法避免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发展中解决,对那些人为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限制人的行为,最终加强程序建设、制度建设、提高法律人逻辑素养等,多方努力以实现减少冤案产生的目的。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从事物、事态与事实关系谈事实含义,区分事物、事态与事实概念。然后讨论事实与命题之间的关系,并用现代逻辑来刻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原子命题与原子事实相对应,并且原子命题可以构成复合命题,能够由其真假确定复合命题的真假。第二章,立足逻辑分析法律事实。从逻辑学角度定义法律事实,法律事实与事实一样,是一个陈述。分析了法律事实的基础是以证据为前提,以逻辑原则为思维保证,以法律规范为程序和制度保障。证据的三个基本性质决定它是可靠而且充分的,保证了证据前提的真实性。逻辑原则保证推理过程中思维的一致性以避免错误;法律规范要求事实必须在法律范围内确定。并分析了法律事实的特征。第三章,基于逻辑理论分析法律事实认定。法律事实是从证据前提得到,从真前提到真结论就是一个逻辑演算过程。法律事实认定以“真”为理论前提,其认定主体是法官,制度与程序为正确认定事实提供保障。从“杜案”来看,事实认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司法人员在取证、审查证据等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减少。第四章,基于法律事实认定的制度建设。证据的真假保证最后还需要法律制度与正当程序来保证。重视证据、程序以及司法工作队伍的逻辑素养建设保证证据前提的真实性,以保证能够真实的得到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0-051;B8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嘉;姜桂飞;;试析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的现代逻辑[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2 杨志国;;刑事司法中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的转化[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谢秋萍;;法律事实≠客观事实[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4年02期
4 莱赫·莫拉夫斯基;田荔枝;张婷婷;;法律·事实·法律语言[J];法律方法;2013年01期
5 周峗;;论司法过程中的法律-事实关系[J];求是学刊;2012年06期
6 魏胜强;;法律解释视角下的法律与事实[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许发民;;论前见、法律事实与刑法解释[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宋显忠;肖凯提·阿布力米提;;法律事实的实证探究[J];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9 杨波;;法律事实辨析[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10 李祖军;自由心证与法官依法独立判断[J];现代法学;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1473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47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