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社会规范:多元、冲突与互动

发布时间:2018-03-01 22:10

  本文关键词: 社会规范 多元化 冲突 互动 出处:《中州学刊》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社会规范可以统称为"法"。伴随着现代化的浪潮,我国法治的发展水平与立法体系的完备并不呈正比例关系,多元社会规范的冲突越发明显,从而造成了"越轨泛化"。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国家法"与"民间法"二元结构划分的偏颇,运用法律多元理论和位阶概念,我国现阶段社会规范的多元化可以界定为"国家法""团体法""民间法"的三元结构框架。这三种社会规范形成了四种互构关系: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与互动、国家法与团体法的冲突与互动、民间法与团体法的冲突与互动,以及国家法、团体法、民间法三者之间的冲突与互动。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根植于社会内部的传统性与移植于社会外部的现代性之间的兼容关系十分脆弱,规范冲突的实质是社会权力的变异、法律权威的弱化。因此,建构合理的社会规范体系需要在"国家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寻求内在的平衡,进而强调多元社会规范之间的契合与交融。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of law, social norms can be called "law" in general. With the tide of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is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legislative system, and the conflict of multiple social norm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 view of the biases of the dual structure of the "National Law" and "Folk Law", the author applies the theory of legal pluralism and the concept of rank. The pluralism of social norm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can be defined as the ternary structure frame of "National Law", "Group Law" and "Folk Law". These three kinds of social norms have formed four kinds of mutual structuring relations: the conflic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 law and folk law. The conflic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 law and group law, the conflic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civil law and group law, and the conflict and interaction among national law, group law and folk law. The compat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 rooted in the society and the modernity transplan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society is very fragile. The essence of the normative conflict is the variation of the social power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legal authority.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system of social norms, it is necessary to seek an internal balance between "national standard" and "social standard", and then emphasize the harmony and blending between multiple social norm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11JJD840005)
【分类号】:D9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雷磊;;法律规范冲突的含义、类型与思考方式[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2 邓世豹;法律位阶与法律效力等级应当区分开[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郭星华;社会失范与越轨行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陈世荣;法律效力论[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5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6 童之伟;再论法理学的更新[J];法学研究;1999年02期

7 杨解君;;法律关系背后的关系——“法律亚文化关系”初探[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8 胡玉鸿;试论法律位阶划分的标准——兼及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位阶问题[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9 梁治平;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多元格局[J];中国文化;1997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6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郑现U,

本文编号:1553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53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3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