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务冲突行为
本文关键词: 义务冲突 义务冲突行为 正当化 出处:《广州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义务冲突行为展开论证,全文共分五个章节,约三万六千字。 第一章首先从义务冲突的相关概念入手,对义务冲突、义务冲突情境以及义务冲突行为这三种容易相互混淆的概念进行了重点论述,而在分析了义务冲突的相关概念之后,根据义务冲突情境不同的表现形式,将义务冲突情境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最后又进一步探究了义务冲突情境产生的原因。 第二章论述了义务冲突行为的成立要件。将义务冲突行为的成立条件归结为行为人同时身负数个义务、数个义务互不相容、冲突状况的出现不得归责于行为人、行为人在义务冲突情境下做出了选择、以及被侵害的义务中必须包含刑事义务五个方面。其中着重论述了被侵害义务和被履行义务的性质。对义务来源的两大方面加以详细分析并逐一探讨。 第三章通过对义务冲突行为法律性质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的评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义务冲突情境下正确选择行为的性质归结为超法规的正当事由,将义务冲突情境下的错误选择行为看成是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来处理。 第四章介绍了关于义务冲突行为阻却违法的根据的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法益衡量说、社会目的说、社会相当行说,依笔者看来,上述理论都存在不足之处,解决的方法就是建立在实质违法论的基础上,以法益衡量说为基础兼采社会相当说的体系,用于全面解决义务冲突行为的阻却违法问题。 第五章论述了义务冲突行为的司法认定问题。这是本文的亮点,文章首先分析了义务冲突情境下的正确选择行为。成立义务冲突下的正确选择行为,除具备义务冲突的成立要件之外,还需要具备客观与主观两个正当化因素。为增强其可操作性,在义务冲突客观的正当化要素方面,详细阐述了对义务冲突进行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具体判断的实践标准。另外接着论证了义务冲突情境下的错误选择选择行为,重点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对其定罪量刑的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obligations conflict behavior argument,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bout 36,000 words. The first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obligation conflict, and discusses the three concepts which are easy to be confused, such as obligation conflict, obligation conflict situation and obligation conflict behavior,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obligation confli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situation,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situation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Finally, the causes of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situation are further explored.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act. The condi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ac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actor who has several obligations at the same time, and several obligations are incompatible, so the conflict situation can 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actor. The actor made a choi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flict of obligations, And the obligation to be infringed must include five aspects of criminal obligation. Among them, the nature of the obligation to be infringed and the obligation to be fulfilled a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and the two major aspects of the source of the obligatio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discussed one by on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viewpoints on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behavior,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nature of the correct choice of the 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is reduced to the legitimate cause of the super regulation. The wrong choice behavior in the situation of conflict of obligation is treated as the circumstance of lenient punishment. Chapter 4th introduces three representative viewpoints on the basis of the obligation conflict behavior to prevent the violation of the law, that is, the theory of legal interest, the theory of social purpose, the theory of social equivalence, and the author's view that the above theories all have shortcomings. The solution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bstantial illega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egal interests and adopting the system of social equivalence, which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venting the violation of law in the behavior of obligation conflict in an all-round way. Chapter 5th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judicial cognizance of obligation conflict behavior. This is the highlight of this paper. First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rrect choice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obligation conflict. In addition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flict of obligation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have two legitimate factor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maneuverability, the objective and legitimate elements of the conflict of obligation are required. In addi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rong choice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flict of obligat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standard of value measurement of the conflict of obligation and the practical standard of the specific judg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then the wrong choice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flict of obligation is demonstrated.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his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recommendations.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华;;行为人与立法者视角下的犯罪既遂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丽华;;浅议“随意殴打他人”的司法认定[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3 王松丽;;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法律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王松丽;;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法律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11年09期
5 万金冬;;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界限[J];中国刑事警察;2010年05期
6 王康;;采用刑事推定的方法认定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高素云;;浅议运输毒品犯罪中的推定明知[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8 黄志;朱纲;;聚众斗殴致人伤亡应依据行为人的主观犯意转化定罪[J];人民司法;2011年04期
9 吕行建;;答读者问[J];青苹果;2004年12期
10 李小群;;答读者问[J];青苹果;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德成;;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忆王仁先生二三事[A];仁厚笃实的一生——王仁先生纪念文集[C];2002年
2 徐卫东;;论商事法律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合理限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3 曹宁校;葛凤琴;顾恒;张君炎;;控制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的思考[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康军;;持有型犯罪基本问题辨析[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卫东;高湘宇;;论保险法上的半强行性规范——保险法精神与技术的一般原理[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6 李永升;;犯罪分类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李永升;;关于运输毒品罪若干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冯卫卫;陈培培;;公司治理研究的基石——行为[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罗静萍;;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两个难点[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刘灵辉;陈银蓉;;校园绿地保护制度设计——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爱军;行为人主观动机并不影响立功的成立[N];江苏经济报;2011年
2 刘继峰;协同行为该如何禁止(下)[N];中国工商报;2011年
3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李世清 吕彬;“箱包带毒”案件行为人主观明知的推定[N];检察日报;2011年
4 彭箭;“调包”购物构成何罪[N];检察日报;2005年
5 刘飞 王顺堂;公款私存违纪与贪污违纪的区分及认定[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6 如皋市法院 顾幽;在特定范围内 广泛吸收资金的行为定性[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肖中华;如何理解犯罪故意的“明知”(上)[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重庆市大足县检察院 张懿;如何理解“及时退还或者上交”[N];检察日报;2007年
9 蒙旗;强行开走他人汽车造成车毁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4年
10 郭金城 吴梦书;被拐卖者“自愿” 行为人构成何罪[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张波;罪过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霜;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远;金融诈骗罪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5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周洪波;税收犯罪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7 陈铭仁;不完全金融市场中的信息创造及其效应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8 黄广进;论刑事责任的根据[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陈世伟;论共犯的二重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肖敏;犯罪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滔;论义务冲突行为[D];广州大学;2011年
2 蔡嘉毅;情谊行为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秋;代购毒品行为定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成杰;论刑法中的敲诈勒索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5 罗勉;论驾车碰瓷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吉龙;“多次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海鹏;盗用行为的定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吴进;关于潘某某碰瓷行为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张蔚伟;论刑法中的遗弃行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梁敏;从行为人中心到受害人中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4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54692.html